为青春烙上红色印记
为青春烙上红色印记
■王根成
武备之要务,当以强心为先。全民国防教育是建设和巩固国防的基础,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全民国防素质的“强心工程”,必须抢先抓早。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这一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处在储备知识、积蓄能量的黄金期,认知社会、铸魂育人的关键期,这个阶段他们最富有朝气、最怀有梦想,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培塑。
当前,各级要站在国家安危和民族发展的高度来看待青少年国防教育问题,让国防教育成为学生的必修课程,让国防观念成为学生的必备素质,让抓国防教育成为相关部门的分内职责。
青少年报国理想的确立、参军志向的选择,离不开国防教育持之以恒的引导,离不开红色文化润物无声的熏陶。抓好青少年国防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单打独斗无法行稳致远,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军地合力。坚持齐抓共管,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压紧压实相关部门的职责,形成各负其责、同向发力的良好局面。
军队与地方有各自的责任和使命,也有各自的阵地和资源,两者合作势必产生“1+1>2”的聚合效应。河南省郑州市在中小幼学校增加国防教育课程安排、组织学生与英烈进行跨越时空对话、开展红色研学活动、组织军事“夏令营”、协调驻军开展“军营开放日”活动,让革命精神、爱国情怀深深扎根在青少年心中,达到军地互学共进、互动成长的目的。
随着时代变迁,在互联网大潮下成长起来的当代青少年,自我意识强烈,比起“从上至下”的灌输,他们更易接受“由下而上”的个体表达。如果仅仅从书本上对青少年一代进行国防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要针对青少年学生行为认知特点,让国防教育从平面走向立体,从单调走向多维,切实找准兴奋点,踩实落位点。用好新兴媒体,增强国防教育的感召力和吸引力;用好“开放化”形式,依托革命博物馆、烈士陵园等红色教育资源,扎实开展沉浸式、体验式等教学活动,增强学生国防观念;用好“军事化”手段,组织学生开展三防演练、军事训练,磨砺青少年身心,砥砺青少年斗志。
在青少年的精神家园里播撒什么样的种子,就会开出什么样的花、结出什么样的果。我们欣喜地看到,在神州大地角角落落,鲜活的国防教育正在激荡着少年中国的“源头活水”,爱党爱国爱军,成为广大青少年的时尚追求。壮哉,少年中国!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