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RSS地图 中国专业特种部队军事网 - 特战基地
您的当前位置: 主页 > 军事新闻 > 军情动态 >

战士见义勇为,为啥“守口如瓶”

来源:特战基地 编辑:华夏网 时间:2025-08-19 02:18
导读:第81集团军某旅两名“00后”战士先后挺身而出,勇救遇险群众。然而,见义勇为后,他们却没有主动告知部队。记者为此采访了他们—— “车流湍急、光线昏暗、天寒地冻……路遇

  ■夏 禹 邹存杰  本报特约记者  曹 壮

  第81集团军某旅两名“00后”战士先后挺身而出,勇救遇险群众。然而,见义勇为后,他们却没有主动告知部队。记者为此采访了他们——

  “车流湍急、光线昏暗、天寒地冻……路遇严重车祸,马世圣挺身而出,冷静处置,把3个年轻生命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直到梁山县公安局打来电话,第81集团军某旅“00后”战士马世圣休假期间见义勇为的事迹才被部队知晓,而这时距离他救人已经过去了6天。

  “做了好事咋不跟部队报告?听说有的军人救人还立了二等功。”事故发生后,当地派出所查阅路段监控了解详情,并在伤者及其家属的强烈要求下,最终找到了马世圣本人。得知眼前的小伙子是一名现役军人,他们表示要向其所在单位发一封感谢信,却被马世圣婉言谢绝。

  事故发生时正值车流高峰,救人晚一秒,危险就多一分。看着眼前的马世圣,伤者家属的眼眶发红,提出要为他的见义勇为作证:“现场的视频照片都有,还有公安局和当地双拥办的证明材料,这些够不够?”

  “我救人不是为了立功,救人也不一定都能立功……”面对好意,性格有些腼腆的马世圣不知所措。

  “这期间我们和马世圣通过几次电话,但他从来没提救人的事。”记者后来从马世圣所在连队进一步了解情况,指导员张策一边在手机里翻看当地派出所发来的事故现场视频,一边感慨,“现在军人见义勇为的确很常见,说不定其他战士也做过类似的好事,只是没和单位说。”

  指导员的这番话让记者不由得想起该旅另一名曾在车祸中救人的“00后”战士程连升——

  去年8月中旬,程连升在外执行任务期间偶遇一辆私家车发生侧翻,伤者陷入昏迷,头部血流不止,他对其进行了紧急施救,并在第一时间报警。程连升救人后回到连队,同样只字未提,直到一周后机关让上报好人好事时,他才轻描淡写30多个字报了上去。

  谁承想,被救伤者出院后竟找到了部队。直到这时连队才明白,程连升那30多个字的“好人好事”,竟是挽救了一个家庭顶梁柱的感人故事。

  是啊,做了好事为啥都不主动向部队报告?记者带着好奇,同时对两人进行采访,想听听他们到底咋想的。

  “这没什么啊!”采访刚一开始,程连升先开了口,“救人是军人本就应该做的,没必要声张吧。”

  “是军人都会这么做。”马世圣紧跟着附和。

  “可你们遇到的都是比较严重的车祸,救援难度大,还面临一定危险,这不是一件小事,应该向连队报告一下……”记者继续追问。

  “救人还分情况吗?只要人民群众有危险,我们就该挺身而出。”程连升抢着回答。

  ……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人民军队的宗旨”“这都是军人应尽的职责和义务”“部队就是这么教的”“如果见死不救就不是一名合格的军人”……

  一个小时快过去了,本打算能挖出让人眼前一亮的线索,可没承想,这俩人“车轱辘话”翻来覆去说了半天,几乎回答了记者精心设计的所有问题。

  采访在略显尴尬的气氛中结束,程连升起身憨笑道:“军人救人还算新闻吗?如果算,那报纸版面上岂不是装不下了?”

  望着二人的青春面庞,记者还是决定把这篇报道写出来。虽然他们觉得军人见义勇为早已不算新闻,但他们的事迹和满满的正能量,应该传递给更多的人。

责任编辑:特战基地编辑
上一篇:军人与父亲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19-2024 Power by 特战基地 www.tezhanjidi.com 备案号:吉ICP备19000289号-2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