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成长 跑步入列
郑州联勤保障中心某储备资产管理局助力文职人员度过岗位适应期纪事
■本报特约记者 刘会宾 通讯员 刘子玉 张明皓
前不久,郑州联勤保障中心某储备资产管理局传来喜讯:入职刚一年的文职人员刘洋,在上级组织的文职人员比武中取得优异成绩。消息传来,很多新入职文职人员表示,要更好更快融入部队,充分激发内生动力和工作积极性,争取早日建功军营。
“在给文职人员压担子的同时,也要重视与之配套的帮带指导、解难帮困等工作,助力‘孔雀蓝’在强军征程上跑出属于自己的精彩。”该局领导介绍,近年来,针对部分新入职文职人员归属感不强、认同感不强、荣誉感不强等问题,他们通过结对帮带、任务历练、人文关怀等举措,帮助新入职文职人员快速成长、跑步入列,提高胜任岗位能力。
手把手教业务
心贴心帮思想
“部队是人才成长的沃土,我要在这里扎根,履行好职责使命。”看着工作笔记本上“问题台账”越来越少,该局文职人员曹宏洋感慨地说,入职不到一年时间,他渐渐适应了部队的工作环境,成长进步显著,这得益于组织手把手教业务,心贴心帮思想。
去年,曹宏洋考入该局郑州管理站,穿上了梦寐以求的“孔雀蓝”。一开始,他自认为具备深厚的理论功底,胜任岗位不在话下,可在一次专业技能考核中,他排名倒数。巨大的心理落差,让他一度怀疑自己的选择。
“感谢师傅们帮带,让我重新找回自信。”曹宏洋的第一位师傅叫齐少莹,是该站的业务骨干,也是和曹宏洋结对帮带的组长。那段时间,齐少莹按照上级为文职人员制订的人才培养路径,手把手帮带曹宏洋拟制方案、下发通知、组织会议,他的工作慢慢有了起色。
正当一切有条不紊进行时,齐少莹被选调到机关,这让曹宏洋产生了一些心理波动。为确保帮带工作无缝衔接,很快,上级安排职工唐文海和曹宏洋结成帮带对子。
唐文海曾被上级表彰为“出彩联勤人”,业务素质过硬。那几个月,唐文海带领曹宏洋走访驻地政府有关部门,协调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曹宏洋直言收获颇丰。前不久,曹宏洋总结梳理的相关意见建议,被上级采纳。
“这样的帮带对子,在我们局还有很多。”该局领导介绍,他们常态开展帮带活动,为新入职文职人员量身制订成长路线图,采取以老带新、示范带动等方式,教方法、帮技能、给任务、带思想,有效缩短了他们的岗位适应期。
有为者才有位
实干者得实惠
“只要干得好,文职人员也能走上领导岗位”“文职人员发展前景好,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文职人员李洋被任命为该局天津管理站副站长,像给新入职文职人员打了一针强心剂。
“干好干坏不一样,干多干少不一样,要真正立起凭实绩进步、靠能力立身的鲜明导向。”当时,该局进行综合考察发现,符合副站长条件的对象有不少,他们采取个别谈话、民主测评、综合评价等方式进行考核。最终,总评第一名的李洋被列为推荐对象。
翻开李洋的履历,记者发现,她既有法律、计算机信息管理等多个专业学习培训的经历,又精通资产置换、评估利用等业务,曾圆满完成多项重大任务,荣立三等功。
“工作实绩是最好的通行证。”该局文职人员赵世阳入职不到两年,先后完成了某重点工程建设、10余个单位“三送一训”任务、200余个农副业项目使用许可证审核等工作,被评为“机关服务基层先进个人”。
有为者才有位,实干者得实惠。该局领导介绍,他们在岗位调整等方面,不看身份看实绩,不看资历看能力,让文职人员看到成长前景、提高任职信心。去年,该局2名文职人员代理机关副处长、4名文职人员调整任用处级正职领导岗位、5名文职人员成为部门负责人。
把准需求脉搏
温暖送至心坎
“是组织的关怀,给了我母亲第二次生命!”该局文职人员李耀华没想到,自己的家事竟牵动了战友的心。
前不久,李耀华的母亲突发脑溢血,在老家县医院做了开颅手术。由于当地医疗条件有限,老人术后恢复不理想,医院下达了病危通知书。危急时刻,该局协调相关专家积极诊疗。经过医护人员精心救治,老人转危为安。
“把准文职人员需求脉搏,真正把温暖送到他们心坎上。”该局领导介绍,这几年,他们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作用,通过挂钩帮建、一线调研、谈心交心等活动,主动靠上去摸情况、想办法、解难题,有效解决了不少文职人员个人和家庭的困难。
看到孩子背着书包开心走进幼儿园,该局文职人员唐月强感到心里暖暖的。此前,由于驻地军队幼儿园学位有限,眼看孩子就到入托年龄,唐月强很是着急。
那段时间,唐月强正在外执行重要任务,几次想请假回去协调孩子入托事宜,却怎么也张不开嘴。回想当时,唐月强坦言:“孩子上学是家里的大事,但任务更是部队的大事,心里确实很矛盾。”得知唐月强家里的情况,该局几次与驻地教育部门沟通协调,顺利为孩子解决了入托问题。
“军队人员的家事关系着部队战斗力,积极帮助文职人员解决实际困难,解除后顾之忧,才能让他们心无旁骛投身强军事业。”该局领导介绍,这几年,他们为文职人员办理了子女入托、困难救济等20余件实事,文职人员奋勇冲锋的信念和脚步愈加坚定。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