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军区某旅地导营开展辨析式教育——
网络热词如何用 课堂讨论大家说
■余昊 魏继亮
“今天,我们围绕‘军营里能不能使用网络热词’展开讨论辨析……” 春光正好,新疆军区某旅地导营组织开展主题辩论会,一场别开生面的教育课就此拉开帷幕。一时间,正反双方轮番上阵,台上唇枪舌剑、妙语连珠,台下聚精会神、掌声阵阵。
这次辩论会的组织者是该营苏教导员。近段时间,他发现在工作生活中,网言网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部分官兵不仅日常交流喜欢使用网络热词,还热衷于把战友做成“表情包”,个别同志甚至在一些严肃场合玩起了网络“热梗”,调侃战友。这种过度娱乐化的现象让他感到有些担忧,于是便利用教育时间,组织官兵展开讨论辨析,引导大家注意言行举止,防止落入思想误区。
辩论现场“火药味”十足。在提问环节,台下一名官兵向反方“发难”:“网络语言生动鲜活,符合年轻官兵语言习惯,而‘玩梗’更是丰富了交流方式,何乐而不为呢?”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反方二辩、上等兵徐海毫不示弱,“对于‘玩梗’的同志来说,这可能是一两句无伤大雅的玩笑话,但被当成‘梗’的战友,并不这样认为。‘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尚且能造成伤害,何况‘说者有心’呢?”眼看不少战友频频点头,徐海乘胜追击:“将网络用语带入日常工作更是要慎之又慎。此前的教育课上,指导员讲完英模事迹后,台下竟然有同志卖萌式地用网言网语发出疑问,扰乱了课堂秩序……”
“正确使用网络用语,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活跃氛围、拉近距离,但‘玩梗’必须分清时机、场合、对象。除此之外,对于网络上的各类信息,大家要学会甄别好坏,做到科学识网、正确用网、依规上网……”随着辩论的不断深入,官兵们的思想认识越发端正明晰。
“思想政治教育归根结底是做人的工作。官兵在哪里,教育就应该跟进到哪里。”辩论会结束后,苏教导员告诉笔者,年轻官兵思想是动态变化的,易受网络热点影响冲击。开展此类辨析式教育,就是针对“网生代”官兵知识结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等新特点新变化制订的具体举措。通过设置辩论主题,正反双方摆事实、举例子、讲道理,引导官兵思想交锋、观点碰撞,最终达到澄清模糊认识、明辨是非曲直、端正价值取向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