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RSS地图 中国专业特种部队军事网 - 特战基地
您的当前位置: 主页 > 军事新闻 > 军情动态 >

一线保障新亮点丨“我们正走向一个全新的战场

来源:特战基地 编辑:华夏网 时间:2025-08-18 23:48
导读:我们必将发挥更大作用。” “我们正走向一个全新的战场” ——联勤保障部队某保障旅加速转型提升联合保障能力新闻观察 ■董一博 ?解放军报记者 ?张磊峰 ?特约记者&

    一名导调员的能力进阶

    ■郭佳兵  解放军报记者  张磊峰

    车队出行高原展开加油。

    高原腹地,联勤保障部队某保障旅指挥所内,张乐乐的目光紧盯着大屏幕上的数据变化。

    作为此次演练的导调员,张乐乐已经连续工作了数小时。在张乐乐看来,实战化演练是保障旅能力升级链条上的重要一环,导调员必须锤炼专业素质,提升能谋善战的本领。

    担任导调员以来,这项工作的难度是张乐乐没有想到的。联合作战、后勤保障、军兵种知识……各个领域的学习培训应接不暇,张乐乐觉得自己“像是个陀螺不断加速”,他常有种被时代推着走的“推背感”。

    感到压力的不只是张乐乐,整个保障旅都仿佛进入了“超车道”。收集作战数据、测算保障需求、制定导调计划……经常会有好几项任务同时展开,张乐乐和战友们必须“踩足油门”才能忙得过来。

    联战联训,怎么联保?部队在转型,能力在重塑,归根结底都要落到“战”上。

    张乐乐清晰记得,那年深秋,刚接触这个岗位时,他和战友设计组织一次实战化保障训练。他们绞尽脑汁,奋战数个昼夜出炉了方案计划。然而,由于对转型发展中保障旅出现的新特点把握不准,被兄弟单位官兵吐槽“新联勤还在走老路”。

    “一名导调员应该具有怎样的战场视野?这些吐槽让我无地自容。”张乐乐深刻意识到,作为一名导调员,如果思维理念、能力素质跟不上,只会给部队战斗力建设拖后腿。

    此后,旅里专门邀请院校专家组织授课,增强人员整体知识储备,在训练中突出联合作战背景和保障力量运用,把情况设实、对手设准、条件设难,锤炼官兵过硬本领。

    又一场“战斗”打响。“紧急开设野战加油站,为沿途机动部队补充油料!”导调席上,张乐乐目光紧盯屏幕,双手不停操作键盘鼠标。油料分队官兵出动,驾驶加油车一路抗“敌”袭扰,到达指定地域后,操作手奔向各自战位,有条不紊打开舱门、展开主油管、加注油料……

    亲眼见证保障旅的实战能力拔节攀升、跨越发展,张乐乐兴奋地说:“这只是开始,在未来战场上,我们必将发挥更大作用。”

    “我们正走向一个全新的战场”

    ——联勤保障部队某保障旅加速转型提升联合保障能力新闻观察

    ■董一博  解放军报记者  张磊峰  特约记者  雷大伟

    运输任务途中。孟  钊摄

    平时训练得心应手,不代表就形成了综合保障能力

    “以前在平路上开车没有任何问题,这条道路条件实在太差了!”

    那一次,联勤保障部队某保障旅运输营正在组织运输保障训练。当车队通过一段“搓板路”时,上等兵李启斌驾驶的车辆方向出现左右摆动。受到班长马腾批评后,他忍不住小声嘀咕。

    听到李启斌的嘀咕,班长马腾正色道:“战场情况异常复杂,哪有那么多一马平川的公路?就算是公路,敌人不会破坏吗?破坏了的话,我们就不走了吗?”

    李启斌的嘀咕,也让马腾想起自己初上高原参加演练的窘况。

    那年,为检验保障旅人装结合程度和综合保障能力,他和战友千里机动至高原无人区展开一场综合训练。

    面对新的任务,官兵个个摩拳擦掌,准备以最好的状态迎接挑战。然而,转进到目标地域后,接踵而至的特情让他们犯了难。

    高寒缺氧,车辆装备发动机功率降低;突降暴雨,野战车场变成一片泥泞;气温骤变,野战弹药库储存也迎来考验……以往的“拿手好戏”,此刻却派不上用场,最终考核组宣布任务失败。

    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一场检讨反思会在现场展开,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对演训场上的种种“意料之外”进行复盘检讨。

    有人率先发言:“我认为是对战场预判不够准确,对高原战场环境了解不深。”有人直言不讳:“主要是平时组织训练没有严格对标实战,一味想当然地搞自我设计。”

    “平时训练得心应手,不代表就形成了战斗力!”该旅领导说,“战场形势瞬息万变,只有经受实战的检验,才能称得上战斗本领过硬。”

    会后,旅里安排每个分队主官带着骨干围绕各自专业,列出战备细节、组训模式、考核标准等一系列短板弱项,总结经验教训,重新思考和解决“训什么”“怎么训”的问题。

    随着复盘“备忘录”一页页增厚,训练与实战、导调与打仗“各唱各戏”的现象逐步好转。

    在最近组织的一场实战化训练中,训练地域下起了大雨,凭借过硬驾驶技术,运输车队快速驶过复杂山地道路,比预定时间提前抵达配置点位。

    不仅有了“战场角色感”,本领恐慌感也变得越来越强

    “那次把人丢大了!”该旅运输营王营长谈起几年前的那次训练,至今记忆犹新。

    那一次,运输营配合友邻医院进行综合训练,驾驶员第一次驾驶卫勤特种方舱车,遇到情况紧急后,他的处理动作明显变慢。

    “打仗遇到这种情况,不就等于吃败仗了吗?”王营长说,驾驶训练不能只满足于开好自己连队的车,其他型号的车也要学习。

    知耻而后勇。王营长带领全营官兵更新思维观念,系统思考和解决联合作战背景下运输部队战训问题,持续推动战场保障能力转型升级。

    一次演练,导调组要求执行物资转运任务的官兵全程无线电静默、隐蔽行进,没有现代通信手段帮助如何确保万无一失完成任务?任务官兵熟练运用灯光、手语、旗语等保底通信手段,一路披荆斩棘,运输车队准时抵达指定地域。

    转变,不仅仅体现在运输营。

    “快速判断伤情,现场紧急包扎……”战救组组长高荣正在为一名“伤员”处理伤口。他全程沉着冷静,熟练处理,整个救治过程紧张有序。不多时,直升机停靠在戈壁滩上,高荣和战友们迅速将“伤员”送进机舱。

    训练结束后,高荣返回医疗方舱,自学起某学科专业知识,放在案头的,还有介绍高原病防治知识的一摞书籍。

    “我们正走向一个全新的战场,使命任务拓展呼唤部队能力转型升级。”该旅领导告诉记者,不少官兵不仅有了“战场角色感”,本领恐慌感也变得越来越强。

    作为战救组成员,高荣坦言,以前只要管好自己专业的“一亩三分地”,如今身处新的作战保障体系,必须成为“全科医生”才能完成保障打赢的使命任务。

    高荣的感受,也是那段时间保障旅不少官兵的真实感受。

    那段时间,不少军种指挥员、院校专家受邀走进保障旅,他们讲授联合作战指挥理论、军兵种知识,组织指挥谋略训练,指导战例战法研究,帮助战场联勤保障力量快速完成转型。

    作为一名科技“发烧友”,某营一级上士张博切身体会到,随着越来越多高技术保障装备列装部队,联勤支援保障力量正在加速成长。

    前不久,一批新型保障装备列装。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一个个集成模块迅即到位,各保障单元同步展开,洗漱、就餐、制氧方舱等一应俱全,官兵随时可以“拎包入住”。张博激动地说:“有了新装备加持,我们的保障效率更高了,保障打赢的底气也更足了。”

    只有把向战练战脚步踩实,才能突破保障链路的“堵点”

    一阵急促的警报声划破夜空的宁静,一场支援保障训练拉开战幕。

    油料营官兵按照战斗编组迅速进入阵地,扯管架枪、调试设备、起泵加油,按章操作一气呵成。运输营官兵驾驶车辆驶向保障区域,途中遭“敌”远程火力打击,指挥员冷静组织警戒驱敌并疏散车辆。野战医院阵地内,后送伤员陆续送达,医护人员立即开展救治,伤员分类、消毒登记、组织手术,医疗救治紧张有序,科学规范。

    指挥所内,各保障模块训练画面实时传输,保障数据实时上传,战场态势不断更新……导调员张乐乐深有感触地说:“这一幕,过去难以想象。”

    “以往的联勤支援保障,主体是联勤分部,平时负责日常供应保障,战时负责后勤支援保障,‘一肩两责’难免出现顾此失彼、相互影响的情况。”走出指挥所,张乐乐向记者回忆起令他刻骨铭心的一次经历。

    当时,该保障旅首次与其他军兵种部队开展联合训练。“战斗”打响,一线部队弹药急需补充,参照以往运送物资、人员等任务经验,运输营官兵做足了功课,从任务教育到心理疏导、从理论培训到模拟训练,围绕弹药运输保障全流程进行了细致推演。

    然而,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运输车队到达指定地点,却无法及时联系上保障对象。

    与保障对象对接不充分,保障链路不畅通……归来复盘,一个个问题摆上台面。如何充分发挥好战场联合保障效能,成为摆在该旅党委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专业岗位更多、保障力量更多、使命任务更多,要想从“单打独斗”到“攥指成拳”,凭经验、吃老本的方法要彻底摒弃!

    该旅党委一次次研究、一次次思考,逐步达成共识:作为联勤保障部队的新质保障力量,想要最大限度发挥保障能力,就必须突破保障链路的“堵点”,探索联合保障“最优解”,真正把各个要素融为一体。

    面对时代大考,他们孜孜不倦,在奋斗路线图上留下了迎难而上、破立并举,磨砺新质战斗力的铿锵足迹——

    主动对接保障对象,畅通保障链路,与其他作战力量互为条件,联动开展基地宿营、物资收发、机动支援等保障行动演练,走开联战联训联保新路子。

    严密组织人装结合训练、战技融合研练和典型保障行动专攻精练,分级采集全天候战场条件下各类保障数据资料,搭建完善人员技能、装备性能、保障效能数据库,为实现优质高效保障提供强力支撑。

    采取“请进来教、送出去学、岗位上训”等方式,与院校共建人才培养、资源共享格局,同友邻单位建立技术交流、岗位锻炼机制,和装备厂家搭建参观见学、业务协作桥梁。

    向战练战的脚步踩得有多实,保障能力的生成就会有多快——

    一次,该旅赴某地域组织实兵拉动训练,就在即将撤收之际,他们突然接到上级命令,要求部队赶赴数百公里之外开设野战综合保障点。夜色茫茫,风沙骤起。该旅迅速由训转战,各类保障车辆向任务地域飞驰而去,物资库、加油站、给养库等场所渐次拔地而起,保障效能再次获得检验提升。

    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近年来,他们先后多次参加上级组织的演练演训任务,一茬茬官兵在实战实保中加速成长,部队联勤支援保障能力在摔打锤炼中不断提升。

    展望未来,该旅官兵充满期待:从过去的“单打独斗”到今天的“唱好主角”,联合保障的堵点难点逐渐消除,各保障力量正在紧密连为一体,必然攥成铁拳。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部分人物为化名)

    亲历者说

    跨越保障提升的每一道坎

    ■姜云龙

    “战场环境瞬息万变,必须随时应变,敌人会一板一眼跟你按方案上来吗?”旅长的一通批评,让与会的分队主官脸上发热。

    那年盛夏,一场演训在雪域高原拉开战幕,我当时带领连队官兵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然而,接下来的一次经历,险些让我栽了跟头。

    当时,运输分队正在执行为陆军某旅前送物资任务。车队行至半程,电台突然传来导演部的紧急特情,“前方出现小股‘敌特’袭扰……”好在那次处置得当,我们赶在预定时间将物资运送到位。当晚复盘,我和战友连连感叹,假如当天再出现一个特情,恐怕就完成不了任务,更别提精确高效保障了。

    接下来的日子,我和连队骨干认真讨论交流。有人说:“过去参加训练,哪一步需要做什么,都是导演部明确任务,我们照着做就可以了。”分队长冯志威一针见血地说:“战场上,敌人不会和咱商量着来。真打实备就是要向战聚焦、向实用劲,从最复杂情况出发,向最险难课目挑战。”

    那次演训归来,“打仗急需的抓紧练、偏离实战的抓紧改、真能打仗的抓紧用”等观念成为大家的共识,素质转型、能力升级成为官兵谈论最多的话题。

    现实中的弯道好过,打赢才是最难跨越的坎。连队坚持把高原行车路线作为天然练兵场,积极开展野战条件下复杂道路驾驶、夜间闭灯驾驶、搓板路驾驶、途中急救等技能训练,加强单兵战术、野战生存、车辆隐蔽伪装等防卫课目训练,极大提升了实战实训能力。

    车行一路,兵练全程。这些年,我带领车队走过各类线路,留下的车辙遍布高山达坂、戈壁荒漠。展望未来,我们一定立足战位,苦练本领,奋力跨越战斗力提升的每一道坎。

    责任编辑:特战基地编辑
    Copyright © 2019-2024 Power by 特战基地 www.tezhanjidi.com 备案号:吉ICP备19000289号-2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