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挥员要打好“三仗”
■倪志祥
军队能不能打仗、能不能打胜仗,指挥是一个决定性因素。面对科技之变、战争之变、对手之变,指挥员应紧跟时代发展、紧贴战场前沿,从战略全局高度筹划战局、寻求破敌良策,打好当前的仗、打好自己的仗、打好对手的仗,从而牢牢把握未来战争主动权。
打好当前的仗,把握规律性。克劳塞维茨曾讲,每个时代都有它自己的战争、它自身的限制条件以及它自己独特的先入之见。不管时代怎么变化,强胜弱败的规律不会变,变的只是采用什么方式来实现这种强弱转化。打好当前的仗,一方面,要敏锐感知强弱对比的规律特点。农业时代,步兵、骑兵的数质量代表一支军队的强弱;工业时代,坦克、飞机、大炮等机械化装备的数质量代表了一支军队的强弱;信息时代,一支军队的信息化程度、智能化程度可能更代表一支军队的强弱。指挥员只有正确认识强弱,才能够采取相应的战法克敌制胜。另一方面,要采取积极的手段实施强弱转化。古代有建长城、筑城墙的办法,近代有打游击战、地道战的战法,这些都是根据发展规律采取的针对性方法,从而在作战局部上形成以强对弱的态势,积小胜为大胜,达到战胜敌人的目的。只有在掌握战争规律的基础上,深刻认清强弱现状,采取适合的战法,才能保证强弱对比始终向着有利于己不利于敌的方向转化。
打好自己的仗,发扬创新性。指挥员学习战争一般是先学习前人怎么打仗,研究前人使用哪些战法,就好似一个人学习武功,先学习各门各派的功夫,学到了精髓后就能成为武功高强的人。但是,如果不能融会贯通,独创自己的武功,就算不上真正的高手。前人的战法不管怎么高明,毕竟是前人的,指挥员要打好自己的仗,创新是关键。战争实践表明,与对手较量,应该避其锋芒、击其软肋,因势而变、借力打力,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长处。要坚持“你打你的,我打我的”,采取以我为主、机动灵活的用兵策略。打好自己的仗,就是要在掌握前人兵法精髓的基础之上,着眼发挥自身特长优势,形成自己的独特战法,从而占据战场主动;就是要根据每战的实际情况,着眼自身能力实际,采取不同的战法,让敌人防不胜防。
打好对手的仗,增强针对性。“用兵之要,必先察敌情;常胜之家,必先悉敌情。”指挥员要善于根据不同对手的不同特点打不同的仗。打好对手的仗,一是要深入研究对手的长处。作战中,指挥员应从指挥员素养、武器装备性能、官兵素质等各个方面全面细致地搞清对手,知敌之长,做到研究更深入、补短更有力、备战更主动,从而赢得制胜先机。二是要深入研究对手的短处。战争充满对抗性,不管对手有多少长处,只要找到他的弱点,瞄着其软肋和死穴打,就有机会反败为胜。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新成立的“王海大队”正是因为吃透了美空军大机群作战灵活性不强的弱点,研究出小机群隐蔽接敌、突入阵中、猛打速退的战术,才能够经常打得对手措手不及。三是要有让对手学不了、追不上的优势。《论持久战》发表了,对手用不了;游击战对手知道了,没办法;人民战争对手明白了,学不了。指挥员要战胜敌人,就是要针对敌人,多创造这样独一无二的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