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RSS地图 中国专业特种部队军事网 - 特战基地
您的当前位置: 主页 > 军事新闻 > 军情动态 >

军校名师必晓于实战

来源:特战基地 编辑:华夏网 时间:2025-08-18 23:27
导读:军校名师必晓于实战 ■陈川江 1948年,叶剑英同志担任华北军政大学校长兼政委时,要求教员牢记“不教而战是谓弃之,不学而教是谓害之”的校训,把教学员怎么打仗作为极其重

  军校名师必晓于实战

  ■陈川江

  1948年,叶剑英同志担任华北军政大学校长兼政委时,要求教员牢记“不教而战是谓弃之,不学而教是谓害之”的校训,把教学员怎么打仗作为极其重要的任务。

  跟叶剑英同志一样,“办学校是内行”的刘伯承同志对教员的研战教战也非常重视。他曾在军事学院选调教员的文件上明确批示,打仗不精、不爱研究打仗的人,一概不要。

  军校,特殊的大学;军校教员,特殊的教师。之所以特殊,是因为军校研究的是国家“存亡之道”,是因为从军校走出的学员要奔赴“死生之地”,是因为尚武精武之德是军校教员的特殊师德。这就要求军校教员必须具有“默然躬身耕剑甲,书峰气海做胸膛”的担当、“春秋战史载胸膛,古道新经论万疆”的积淀,以及“笔墨藏韬生妙法,兵囊有策孕良方”的韬略。

  这样晓于实战的军校教员,是军校发展的脊梁;这样痴于研战的军校教员,是军事人才的酵母。课堂连着战场,讲台就是战位。一个国家、一支军队,有没有这样一大批军校教员,关乎国运。

  战国时期,秦国“将师置于战,亦置于武堂”。秦穆公时期,更是“将师皆赴秦之武堂,受(授)兵阵、粮草、间计”。最终,“师育将,将为师,名将众尔使天下一”。

  1871年,法军饮恨普法战争。法军失败的原因很多,英国一名军事家指出这样一条:“早在战争爆发前,普鲁士就把优秀将领集中在军事学校授课,以育各级指挥人才。反观法兰西,教官多是对战争毫无兴趣的一些刀笔之吏。”

  到了近现代,各国对军校教员的打仗素质要求更高。比如,国外不少军事强国都要求军校教员必须具有战争经历,都建立了一线指挥员到军事院校任教机制。

  国防大学校史馆,有这样一张黑白照片:照片上,毛泽东同志谈笑风生授课,抗大学员们席地而坐聚精会神听课。不仅毛泽东,朱德、徐向前、罗瑞卿、许光达等都给抗大学员授过课。办学9年,抗大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军政干部。

  “天下之患,莫大于不知其然而然。”岁月静好,这是普通人眼中的生活状态;而狼烟在心,则是军人必须具备的忧患意识。教学科研虽然在“幕后”,却直接支撑着能打胜仗的“前台”。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对 “笔峙边门防虎豹,文伏利剑斩熊狼”的军校教员如此渴望,对“攻防术道根疆场,向战刀锋立讲堂”的军校教员如此期盼,对“腹有书山封计略,栽桃育李厚精兵”的军校教员如此推崇。

  “眼睛近视不可怕,目光短浅最致命”,这是“武教头”、武警特种警察学院教授蔡昌军常说的一句话。参加过实战的蔡昌军转岗到三尺讲台后,瞄准未来研战教战,成果丰硕。他说:“只要我当一天教员,就要拿出更多科研成果,教出更多素质过硬的指挥员和战斗员。”

  “我一定要给学员教打赢未来之战的本领”,这是“将军教员”刘怡昕的自勉。学员们这样赞美刘怡昕:我们在“未来战场”见到他——一个为“打得赢”练官训将的“新武器教练”;我们在科学的殿堂见到他——一个抢占军事科技制高点的“科研专家”。

  三代机飞行员成为军校客座教授、博士舰长当上军校教员、军校教员与部队干部双向代职路子已经走开……为战育人者,必先能胜战。相信广大军校教员一定会更加紧盯科技之变、战争之变、对手之变,推动人才培养供给侧与未来战场需求侧精准对接,树牢为战育人之本,谋划为战育人之道,创新为战育人之法,夯实为战育人之基,知部队、晓实战,向广大学员传战争之道、授实战之技、解打赢之惑,培养一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专业化新型军事人才。

  (作者单位:国防科技大学)

责任编辑:特战基地编辑
Copyright © 2019-2024 Power by 特战基地 www.tezhanjidi.com 备案号:吉ICP备19000289号-2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