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纪党规永远“不下班”
党纪党规永远“不下班”
■陈 云
毛毛细雨湿衣裳,点点贪念毁名节。人们在生活中常有这样的体验,毛毛细雨虽不会一下子就把衣裳淋湿,但若不及时撑伞遮挡、寻地躲避,衣裳被淋湿是迟早的事。当前,少数党员干部虽然在八小时以内能尽职守责,不逾规越矩,却认为“八小时外”纯属私人自由支配时间,不受监管,有关组织和部门无权干涉,抱着这样的想法,久而久之就会被“毛毛细雨淋湿”。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曾发布一篇题为《“八小时之外”,也要管起来!》的文章,分析许多落马者违纪违法都是发生在“八小时外”,自我放纵,从拿一条烟、一瓶酒和吃一顿饭开始的,他们把吃点喝点拿点当作小节、视为“小事”,认为“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正是因为他们在思想上松一寸,最终导致行为上散一尺,微恙终成大疾,结果越陷越深、不能自拔,走上背叛党和人民的道路。
这些血淋淋的事实告诫我们,反腐倡廉是全天候、全时辰,党纪党规永远“不下班。”
学纪为先,常学常思,拧紧思想开关。党纪党规不分“八小时内外”,纪律要求始终如一,党员干部守好“八小时外”的阵地,首先要解决好思想认识上的偏差。每位党员干部都要严格遵守党纪党规,自觉按照好干部标准要求自己,严格按照党章党规党纪约束言行举止,慎独慎行、内外如一,不做“两面人”,时刻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审慎处理好“八小时外”的私人生活,确保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游离于组织之外。就像经常打扫房子、清洗脸一样,党员干部要时常净化自己的社交圈、生活圈、娱乐圈,做到交往有原则、有界限、有规矩;心中要有一把标尺,以党章党规党纪的尺子衡量自身行为,严守政治红线和纪律底线,充分认清党纪国法的严肃性,强化精神支柱,从思想上构筑一道牢不可破的防线。
知纪于心,谨慎交友,坚持自省自律。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讲“益者三友”“损者三友”,认为交友之前要“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替党和人民行使权力的领导干部,更应谨慎交友,正确选择“朋友圈”。怎样开展人际交往,关系到领导干部的清正廉洁,关系到公共权力能否正常运行。倘若交错一个朋友,误入以利相交的“小圈子”,只怕“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等到“廉关”失守,悔之晚矣。净化“朋友圈”,需要领导干部善识人、慎选择,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让那些喜欢投机取巧、善于钻营的人没有市场。作为军队党员干部,更需要时时想到自身身份,时刻自省自律,切实管住自己,确保思想不决口,道德不出格,行为不失范,这样才能营造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
守纪笃行,知行合一,守住底线红线。纪律的生命力在于遵守和执行。探究那些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党员领导干部,主要是纪律意识不强,没有把纪律看得重于生命,未能养成遵规守纪的良好习惯。严守党纪法规,重在把党纪法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形成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为自觉,时刻绷紧党纪法规这根弦,自觉做到尊崇纪律、敬畏纪律、维护纪律、严守纪律,将其贯彻落实到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才能真正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
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军队党员干部想要给自己的军旅生涯交上一份合格答卷,就要把自己放在组织的监督管理之下、放在纪律规矩约束之中,追求“衾影无惭,不愧屋漏”的境界,永葆政治本色、坚守精神家园。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