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口坦克用德国模具致废品率高 自研模具解
近日,中央电视台播发“大国工匠”系列专题片,介绍了在国防工业领域高级技工的事迹。
专题片播出后,网友反应相当热烈。有些网友为这些大国工匠们的技艺和精神所感叹,也有人提出了许多不解的问题。网友问的最多的是:现在机械加工已高度自动化精密化,人工、手工制作的必要性还有多大?手工精密组装加工和精密机械加工相比,优势和劣势都在哪里?手工精密组装加工说明了我们的机械加工组装工艺是先进还是落后?
手工制作是国防工业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手工加工和机械加工制作相比,单从精度来说,确实不好说谁的精度更高。但是手工制作是不可缺少的。
笔者大学学的是潜艇建造。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就是焊接,尤其是潜艇耐压壳体的焊接。耐压壳体壳板很厚,你想一道给他焊起来是不可能的,所以一般要开出一个V型的坡口,然后一道一道的填焊,一直把这个坡口填满为止,不能有任何的气泡。
当年笔者学习的时候基本上都是手工焊接。对焊工的要求相当高。到今天,自动焊已经开始普及运用了,今天潜艇耐压壳体的焊接80%-90%的部分都可以使用自动焊。
自动焊的品质是稳定的、有保障的,但是特别复杂构件的焊接,依然需要手工完成。比如潜艇的压载水舱,也就是为潜艇的沉浮提供配载的耐压水舱,它的焊接就需要手工进行。还有鱼雷发射管和耐压壳体连接的部分,也需要手工焊接。类似这样一些复杂的焊接构件,自动焊是无法完成的。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尽管精密机械加工组装制造的技术已经高度发达,但是手工制作依然不可或缺。
手工制造在今天仍有重要意义
机械的精密加工制造在大批量生产的时候优势相当明显。但是一型装备的研发,比如样机样炮样车的研制,是一个不断试验、不断迭代的过程,这个时候的生产是单车、小批量,手工制造就不可避免。
比如说,我们的新型战斗机在研制过程中出样机的时候,大量的工作是无法用自动机械完成的。因为是单机,或者是小批量的制造,并且需要不断的试验修正和迭代。这时手工的精密制作的意义就凸现出来了。
精密导弹、战术导弹或空空导弹的研制过程中,样弹的制作也需要精密的手工制造加工。也有一些特殊的复杂构件,单凭精密的机加工无法完成,依然需要手工制造。
所以,不管精密机械加工组装发展到什么程度,这种高技艺的手工加工制作组装依然是不可缺少的。
笔者在过去的采访中也接触过许多可以被称为“大国工匠”的高级技工。他们的技艺确实相当惊人。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