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控制中东格局遭破坏 俄欲重建什叶派力量
2015年12月24日,正在中国访问的叙利亚副总理兼外长穆阿利姆向中方表示,叙利亚政府接受一周前联合国(微博)安理会通过的第2254号决议。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陆慷称,这是叙利亚首次公开表示接受安理会这一决议,首次公开表态愿意在联合国主持下与反对派举行对话。应该说,这个在北京发出的正面回应预示着叙利亚局势正在继续发生积极变化,经过5年血与火的洗礼后,叙利亚战争开始向和平进程转轨。
俄罗斯成功组建了依托伊朗、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真主党和也门胡塞武装构成的“什叶派之弧”,使冷战结束后美国独自控制中东的格局宣告瓦解,形成兼有冷战色彩和教派对立特征的全新中东地缘版图。
首次出现和平曙光
2015年12月18日,联合国安理会15个理事国一致通过第2254号决议,将力争于2016年1月初启动由联合国斡旋的叙利亚各派正式和谈。决议重申认可2012年《日内瓦公报》及2015年11月叙利亚问题第二次外长会议达成的共识,强调叙利亚人民将自己决定叙利亚的未来。安理会要求联合国秘书长通过斡旋召集叙利亚政府和反对派,依据上述两个文件就政治过渡进程紧急展开正式谈判,力争实现危机的持久政治解决。
2254号决议回避了叙利亚总统巴沙尔·阿萨德前途这一敏感问题,着力解决最迫切的停火、和谈与政治过渡,体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共识和强烈愿望。这也是叙利亚危机爆发以来,继2013年化学武器问题之后,安理会再次就结束分裂达成一致,不仅非常罕见,而且给叙利亚危机和平解决奠定了基调和方向,提供了法理基础。这一决议的出台,还显示俄罗斯和中国一贯坚持的原则和立场得到国际社会呼应,美国、英国、法国以及沙特阿拉伯等挑起叙利亚危机与战争并试图通过外力变更其政权的干涉阵营做出重大让步,叙利亚危机首次真正展现和平曙光。
各方不得不调整立场
叙利亚危机进入战略拐点,既有内部无力再战的原因,也有大国相互让步所致,更有国际社会经历罕见的难民危机和恐怖主义全球泛滥高压的情势所迫。2015年7月,随着土耳其加入叙利亚反恐战场并提供军事基地供北约盟友使用,美国和法国也加紧对叙利亚的打击力度,叙利亚当局遭受再度升级的军事压力,其残存控制区面临彻底沦陷的危险。据悉,经过4年多消耗,叙利亚空军与陆军损失过半,而且内部厌战情绪弥漫。此外,叙利亚政府已失去对大部分国土的有效控制,经济彻底崩溃,近40万平民死亡,2000多万国民半数沦为难民,其余民众也陷入日益严重的人道主义危机,继续拖延下去,政权前途堪忧,国家也将沦为第二个索马里。
同时,多如牛毛的反政府武装各自为战,军事力量有限而分散,无力颠覆受到俄罗斯、伊朗和黎巴嫩真主党大力支持的现政府,战事长期陷入胶着和拉锯状态。2015年9月,俄罗斯以反恐名义高强度军事介入,使叙利亚的战局进一步复杂化并朝着有利于叙政府方向发展,反对派及其背后西方和地区支持力量试图用军事手段变更政权的希望更加渺茫,不得不调整立场倾向通过谈判结束这场战争。
叙利亚内战产生了另外两个巨大的外溢效应,对欧洲和世界构成巨大困扰。首先是200多万难民通过水路和陆路涌向欧洲,给陷入经济危机的欧洲造成巨大财政负担、安全隐患和道义压力,加剧欧盟内部的离心主义思潮,威胁欧洲统一进程。其次,遭受联合打击的“伊斯兰国”武装不仅没有丧失控制区和战斗力,反而轻而易举地炸毁俄罗斯客机,并在法国制造了连环恐怖袭击,使整个欧洲陷入前所未有的恐怖主义威胁恐慌,反恐已超越叙利亚前途之争,成为俄罗斯与美欧最强烈的共同愿望。这些变化催熟了叙利亚危机政治解决的条件,也显示大国对于小国战争与和平的关键作用。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