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保利公司展示新型第四代反坦克导弹 可"生
DSA2016马来西亚防务展上,中国保利公司推出新型单兵反坦克导弹
迄今为止,反坦克导弹一共发展了四代。目前第二三代反坦克导弹仍然在世界范围内大量服役,而第四代反坦克导弹在西方也属于服役时间不长的先进型号。此次中国保利公司展出的新型第四代反坦克导弹,和之前展出的红箭-12导弹并非同一产品。几年内连续推出新型号,证明中国在第四代反坦克导弹的研制技术和关键部件制造能力上已经获得突破。
最早的第一代反坦克导弹,不仅需要射手瞄准目标,还需要同时手动控制导弹的飞行变化(比如左右高低),典型例子有我国红箭73导弹的早期型号,现已被淘汰;实际上就相当于射手控制一架航模,去撞击目标。由于导弹屁股后面要放导线,因此在远射程或者地形比较复杂的时候,经常出现导线被拉断,使导弹失控的事情。这个问题在第二代反坦克导弹上也没有得到解决。

红箭-8导弹
而第二代反坦克导弹,采用的是光学瞄准,导线传输指令,法国的米兰、霍特、我国的红箭8等等。中国的红箭8导弹解决了威力上的问题,但代价是体积和重量相当大,两人或者单兵携行非常困难,主要适宜车辆等机动平台。
这类导弹的屁股上有个发射红外光的信标,当它偏离瞄准线的时候,红外测角仪就会测量出偏差,并通过导线发送信号给导弹,控制导弹修正飞行轨迹,回到射手瞄准的飞行路线上来。射手只管控制自己的瞄准线准确的跟随目标运动,导弹怎么飞那是它自己的事情。

红箭-12第四代反坦克导弹系统
第三代反坦克导弹开始采用激光制导,比如半主动制导模式下,导弹会追踪激光照射器照射在目标上并反射的激光前进。而在激光驾束制导模式下,导弹会沿着激光发射系统的照射光束飞行,从而最终飞向目标。由于不需要在导弹屁股后面拖导线了,因此导弹的射程和可靠性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新的制导原理在使导弹的反应速度和命中精度大幅提升的同时,这些导弹的观察瞄准系统也开始广泛配备夜视瞄准器材,这意味着步兵开始具备昼夜反坦克作战能力。值得一提的是,出于经济性等很多方面的考量,夜视瞄准器材后来也被用来给不少第二代反坦克导弹进行续命。

图片:美国标枪导弹。第四代反坦克导弹能做的轻小,让单兵携带又能对付重型坦克的奥秘,在于它们直接从坦克上方飞掠过去,攻击坦克最薄弱的顶部。
从第一代到第三代坦克,虽然打得越来越准,威力越来越大,而且反应越来越快,但始终存在一个问题:直到导弹命中坦克以前,射手组和坦克都是互相持续暴露在视野范围以内的。而反坦克导弹由于飞行高度极低,而且重量很大,因此飞行速度较慢,需要花较长的时间,这对于射手的战场生存非常不利。
而第四代反坦克系统,在采用红外成像制导等设计以后,具备了发射后不用管的特性。只要在发射前锁定了目标,导弹就会通过图像分析提取等技术,自己能从背景中找到目标所在的位置并飞行过去;而射手在导弹飞出发射筒以后,就可以立即拍拍屁股跑路。

图片:步兵打坦克是要拿命去换的,用反坦克导弹的还好,至少能在几公里外开火。国内90年代经济困难、而且技术也不过关的时候,步兵的主力反坦克武器只有PF-98无制导火箭筒,这意味着反坦克小组必须摸近到坦克3、400米以内才有较大的命中概率,实战交换比必然会非常惨痛。
而近年来中国轻型第四代反坦克导弹的连接亮相,证明彻底淘汰PF-98火箭筒的日子已经不远了,中国步兵,再也不需要用巨大伤亡作为代价去击毁敌方坦克了。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