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称叙政府军拿下阿勒颇,叛军想撤离叙政府军
军事观察为新闻阅读类程序,它分为中国军情国际军情军事热门航空新闻航天新闻五大板块,它能帮你了解最新最全的军事资讯,最新最热门的军事话题。今天小编就为你介绍一下今天最新的热点时事军事新闻,希望给以给朋友们一个不一样的视野。
综合多家外媒14日报道,叙利亚政府军即将完全控制阿勒颇,目前该地区已经停火,反对派武装被获准向西部市郊撤离。叙利亚国家电视台12日晚播出的画面显示,在政府军一直控制的阿勒颇市西部,人们以多种方式庆祝即将来临的胜利:士兵鸣枪、向天空发射曳光弹;市民手举叙总统巴沙尔·阿萨德的肖像和叙利亚国旗;街上的汽车鸣笛庆祝。不过,与此同时,联合国却称当地“人道状况完全崩溃”。
据“德国之声”报道,俄罗斯常驻联合国代表丘尔金 (Vitaly Churkin)13日深夜表示:"(叙利亚政府军和反叛武装)已达成协议,让反叛武装撤离阿勒颇。"叙利亚城市阿勒颇东区的所有军事行动已经停止,叙利亚政府已经掌控了该地区。
13日,叙利亚政府军进入倭马亚清真寺
但美国国务院稍后指出,即使阿勒颇现在停火了,但并不意味着叙利亚流血冲突结束,仍需返回(解决冲突的)政治进程。
德法则主张延长欧盟对俄罗斯经济制裁。
叙利亚军方消息人士13日表示,反政府武装将从14日清晨5时开始向阿勒颇城西外的乡间撤离。此外也有推特网友发布类似消息,阿勒颇停火协议在当地时间14日早上5时开始生效,叛军与平民将疏散至阿勒颇西部郊区。
据路透社报道,日前俄罗斯和美国达成了共识,主要内容是:“武装分子在48小时内撤离阿勒颇,只能携带轻型武器,他们可以选择去的地方,但与‘基地’关系密切的‘努斯拉阵线’(也译为胜利阵线)武装只能撤到叙利亚西北的伊德利卜。”
政府军控制阿勒颇进程曾在98%、99%“卡壳”数日
此前叙利亚政府军控制阿勒颇的进程一度在99%“卡壳”。
阿勒颇局势(12月12日)
据人民网13日晚报道,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称,俄罗斯与美国就解决叙利亚问题的谈判进入了死胡同,美国应促使反政府武装力量尽快撤出阿勒颇。
拉夫罗夫强调,“由于美国顽固地坚持自己的立场,导致谈判难以进行,进入死胡同。美国坚持,先停火,再签协议,在签署协议前,应该在阿勒颇实施为期3天或7天的停火,并为武装力量打开撤离通道。”拉夫罗夫表示,“在签署协议前,绝不可能停火,只有确定了武装分子全部撤离阿勒颇的时间和路线,才能停火。为武装力量开辟撤离通道,绝不能成为打击叙利亚政权的目的。”
叙军方称收复阿勒颇之战进入“最后阶段”
叙利亚政府军进入城区
据新华社14日报道,叙政府军中将扎伊德·阿勒萨利赫是叙政府设立的阿勒颇安全委员会负责人。他在政府军12日收复的谢赫·赛义德区对媒体记者说:“在阿勒颇东部的战事已进入最后阶段,他们(反对派武装)没有多少时间了。他们要么投降要么受死。”
谢赫·赛义德区是阿勒颇东部重要地区。设在英国伦敦的叙利亚人权观察组织说,在失去对谢赫·赛义德区的控制后,反对派武装从12日下午开始,从阿勒颇河岸以东的全部地区撤离。
路透社13日援引一名叙军官的话报道,反对派武装人员“仓惶撤退”,政府军方面已经占领对方撤出的所有地区。
美联社援引一名反对派武装人员的话说,失去谢赫·赛义德区也意味着反对派武装失去在阿勒颇的最后一个粮食加工、储存仓库。
叙利亚人权观察组织主管拉米·阿卜杜勒-拉赫曼说,阿勒颇的战事是(反对派武装的)“一次大溃败”。
俄罗斯:如果一切顺利,将意味着阿勒颇东区的战斗结束
联合国安理会13日就叙利亚阿勒颇局势召开紧急会议。
俄罗斯代表丘尔金在联合国安理会发言
俄罗斯常驻联合国代表维塔利丘尔金13日宣布,叙利亚政府军已经停止了在阿勒颇东部针对反政府武装的军事行动,目的是让反叛武装撤离阿勒颇。
他向安理会介绍:"所有武装分子和他们的家庭以及伤员目前正在经由协议规定的通道,前往他们自己想去的地方。"
在紧急会议结束后他向记者表示,在叙利亚政府与反政府武装达成协议之后,反政府武装人员及其家属和伤员开始撤离阿勒颇。叙利亚政府军的军事行动也随之停止。他并表示,如果一切顺利,这将意味着阿勒颇东区的战斗结束。
在出席联合国安理会13日召开的紧急会议前,丘尔金说:"阿勒颇将会被叙利亚政府控制,所以留在城里的平民无须撤离,他们将会受到人道主义援助。没有人还会再受到伤害。"
叙利亚主要反政府武装“黎凡特自由人伊斯兰运动”(Ahrar al Sham)表示,所有受困的平民和武装人员周二晚都可向叛军控制的乡间撤离。
联合国:叙政府军杀死平民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则敦促叙利亚政府及其盟友--俄罗斯和伊朗"尽快允许剩下的平民逃离阿勒颇,疏通人道援助通道。"
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鲍尔(Samantha Power)在联合国安理会紧急会议上呼吁派遣国际观察员进驻阿勒颇监督平民安全撤离。他同时指责叙利亚政府军杀害平民。
法新社报道,联合国人权办公室发言人科维尔(Rupert Colville)在日内瓦对记者说,他们接获的报告指出,亲政府部队在曾是反政府武装据点阿勒颇城东地区4个不同社区,杀害至少82名平民,其中包括11名女性和13名儿童。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则表示,据市内一位医师透露,阿勒颇城东一栋建筑物有许多无人陪伴的儿童受困猛烈炮火,可能超过100人,情况令人担心。
科维尔还说,“我们也获悉亲政府部队闯入平民家中,杀害屋里的人”,另有些平民则遭拘押。
路透社称,一名当地居民指责叙利亚政府军杀害平民。他说,“听说,政府军有反叛武装分子家庭成员的名单,他们在挨家询问家里是否有反叛武装成员,如果有的话可能就会被杀死。”
值得一提的是,德国总理默克尔与法国总统奥朗德13日在柏林举行会晤,双方认为因新明斯克协议执行不力,有必要再次延长欧盟对俄制裁,对此俄罗斯副外长卡拉辛表示,协议落实受阻是乌克兰方面造成的,德法领导人的表态只会“适得其反”。
土耳其:将安置阿勒颇难民
德国之声13日报道,一名土耳其政府的消息人士指出,停火协议于格林尼治标准时间12日15点达成,希望离开阿勒颇的平民和反叛武装分子可以在周三夜里前坐大巴前往叙利亚北部的伊德利卜(Idlib)。他向路透社透露,根据协议执行保证国土耳其和俄罗斯协商后达成的协议,反叛武装分子可以携带轻型武器。
阿勒颇停火后,土耳其副总理希姆塞克(Mehmet Simsek)在社交媒体Twitter上表示,土耳其将搭建一个最多能安置8万阿勒颇难民的帐篷城市。目前土耳其有约270万叙利亚难民,希姆塞克将土耳其称作全世界收纳难民最多的国家。
部分阿勒颇难民将前往土耳其安置
政府军控制阿勒颇同时,另一重镇巴尔米拉失守
新华社14日报道,就在叙政府军猛攻阿勒颇的同时,极端组织“伊斯兰国”乘虚而入,“偷袭”叙利亚东部古城巴尔米拉,时隔9个月后于11日再次占领这座古城。
俄罗斯政府12日说,叙政府军在巴尔米拉失守,与俄美在反恐上欠缺合作有关。
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德米特里·佩斯科夫说,目前俄罗斯与其他国家,特别是与美国仍欠缺协同行动和真正的合作。“他们不想合作,而这一合作恰恰可以帮助我们阻止恐怖组织的袭击,我们对此感到遗憾”。
俄外交部长谢尔盖·拉夫罗夫当天晚些时候暗示,在美国主导的多国部队支援下打响的伊拉克摩苏尔战役,使得大量“伊斯兰国”武装人员溃逃至叙利亚,并再次攻打巴尔米拉,“而这可能都是编排好的”,是为了给阿勒颇东部的叙反对派武装以“喘息之机”。
美国五角大楼回应说,俄罗斯只顾轰炸阿勒颇,因此忽略了巴尔米拉。
今年11月中旬,叙利亚政府军在俄罗斯的支持下对阿勒颇展开大规模攻势。叙利亚政府军完全收复该市将是反叛武装在该国2011年发生内战以来受到的最大挫败。同时也意味着,叙利亚政府重新取得了对该国5个最大城市的控制。
相关内容

资料图:伊拉克特种部队挺进摩苏尔
随着摩苏尔战役进入白热化,越来越多的人将这场战役与持续已久的阿勒颇之战进行比较和观察,将这两场分属伊拉克和叙利亚两个城市的“双城之战”视为影响中东反恐格局的关键战役。然而作为这两场战役的重要相关方与参与方,美国对两场战役的态度大相径庭,其在进行反恐战争时的双重标准愈发清晰。
摩苏尔战役的主敌是“伊斯兰国”,其主导是美国;阿勒颇战役的主敌是“支持阵线”及其盟友,其主导是俄罗斯。在美国操控的舆论中,美国主导的摩苏尔战役才是反恐;而在阿勒颇,俄罗斯和叙利亚联手打击的则是“温和派”武装。10月下旬以来,伊拉克政府军和库尔德武装向“伊斯兰国”进攻的炮火就在摩苏尔附近持续不断,面对摩苏尔战役造成的人道主义伤亡,美国白宫发言人欧内斯特曾表示,不应因此而推迟有关的军事行动,因为“当‘伊斯兰国’控制摩苏尔的时候,他们一直采取暴力统治……所以因为人道主义顾虑而推迟(夺取摩苏尔的)军事行动毫无任何意义。”对于俄罗斯、叙利亚政府军占据优势的阿勒颇战局,美国国务卿克里则表示,阿勒颇战役无法带来和平,只能引发报复行为。
自“9·11”事件以来,美国发起的“反恐战争”持续十余年,然而恐怖主义活动愈演愈烈,“基地”组织之后,“伊斯兰国”异军突起,在欧洲、中东等地区频频制造恐怖袭击。这种局面的出现,美国等西方国家仅从本国利益出发,反恐执行双重标准是重要原因之一。小布什执政时期,美国在国际上以反恐划分阵营,以反恐之名行霸权之实。奥巴马执政时期,美国调整全球战略,在反恐问题上将欧洲盟友推到一线,但背后仍以美国利益为主导,把反恐作为工具。有分析人士指出,在华盛顿看来,对美国构成威胁的组织是恐怖组织,美国可以对它所界定的恐怖组织甚至某些国家行使武力,而其他国家则不行。
不断发生的恐怖袭击警示人们,各国必须加强合作,采取系统性措施,从源头上铲除恐怖主义滋生的土壤。采用双重标准,注定了美国反恐影响有限,这样的美式反恐,无法根除恐怖主义,反而使恐怖主义有了更广阔的活动空间。唯有摒弃双重标准的行为方式,才可能凝聚全球共识形成合力,从根本上铲除恐怖主义。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