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官兵在国际大赛中再次杨威,战车落后人家还
军事观察为新闻阅读类程序,它分为中国军情国际军情军事热门航空新闻航天新闻五大板块,它能帮你了解最新最全的军事资讯,最新最热门的军事话题。今天小编就为你介绍一下今天最新的热点时事军事新闻,希望给以给朋友们一个不一样的视野。
中国官兵扬威国际大赛 步战车比对手落后一代
巴西雨林热浪疾雨、东太平洋惊涛翻滚、中亚草原长河落日、南亚天空艳阳高悬……过去的一年里,在国际联演联赛舞台上频频亮相的中国陆、海、空军,成为这不平凡一年里让人惊喜的亮色。一个个战士勇猛突击、一辆辆战车奔驰怒吼、一艘艘战舰踏破白浪、一架架战机刺破长空,绘就了一年来中国军队走出去的壮美画卷。
从“国际军事比赛-2016”到中美人道主义救灾演练,从“海上联合”到“环太平洋”,从中巴“雄鹰-Ⅴ”到中俄首长司令部联合反导计算机演习……回望2016,走出国门的中国军队,展示的是“保卫国家主权、维护地区稳定、捍卫世界和平”的坚定信念。开放、合作、自信、互信——在与外军的同台竞技、合作交流中,中国军队在学习和成长,世界对中国军队的了解也更真实客观。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年终岁尾,我们撷取走出国门的“一名士兵、一辆战车、一艘军舰、一架战机”,推出“兵车舰机”看联演联赛系列策划,带您重温2016年中国军队在国际舞台上的精彩表现,敬请垂注。
从“勇士竞赛”国际特种兵比武到国际陆军轻武器技能大赛,从“金鹰-2016”国际狙击手竞赛到国际陆军“体能与战斗技能”竞赛,回望即将过去的2016年,中国军人在国际军事竞技场上赛出了风采、展示了形象。陆军第39集团军某机步旅上士鲁博正是其中一员。
7月30日至8月13日,“国际军事比赛-2016”在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举行。应俄罗斯联邦国防部邀请,我军派代表团参加21个项目比赛,最终夺得1项第一名、18项第二名、2项第三名。
鲁博参加的比赛项目是“苏沃洛夫突击”。在这场面对面、硬碰硬的对决中,中国参赛队使用的是国产86A步战车,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伊朗和委内瑞拉参赛队使用的俄制BMP-2步战车相比,总体性能整整落后一代水平。因此,有外媒将这项比赛称为“一场装备的‘代差之战’。”
“其实,差距何止在装备上。”第二次走出国门代表我军参赛的鲁博,无论在军营训练生活,还是与对手同台竞技,都会格外留心观察外国军队。他发现,与现代战争经验丰富的俄军相比,我军训练理念、训练内容、训练标准、训练条件等方面还有差距。在赛场上,令他印象最深的对手,不是俄军层层选拔的精锐,而是俄罗斯陆海空志愿支援协会参赛的车组。“一个后备力量组织派队参加了14个项目的比赛,挑战各国军队精英。民兵预备役的战斗力尚且如此,正规军的实力就无需多言了。”
“参加国际比赛,为我军官兵推开了一扇观察外军的窗口。在这个难得的窗口前,我们的目光应该超越名次和奖牌,投向更高更远的地方。”鲁博说。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是一支大国军队由大向强发展应有的视野,也是中国军事力量走出去必须进行的“原始积累”。鲁博告诉记者,身在国际赛场,从军委机关指挥组到参赛部队、从将军到士兵,大家都遵循这样的理念,用求知若渴的目光关注对手、学习取经。
一支走向强大的军队,必然是一支善于学习的军队。经过两次出国参赛的磨砺,鲁博收获了自身成长,见证了部队进步——
相较去年,虽然排名上仍以亚军居多,但鲁博明显感到,我军参赛队与第一名的差距正在缩小,有的方面已经实现了超越。在8月6日进行的“苏沃洛夫突击”单车赛最后一轮比赛中,作为驾驶员的鲁博,与车长王坤龙、炮长包红军并肩作战,操控战车闯关过障一气呵成,枪炮射击发发命中,涉水爬坡如履平地,以完美的发挥、明显的优势拔得头筹,上演了一场中国版的“速度与激情”,被称为赛场霹雳火。鲁博被大赛组委会授予“和平勇士”勋章。
事非经过不知难。鲁博介绍说,为了备战今年的比赛,旅里借鉴外军经验开展针对性训练,不仅确立了“射击零脱靶、过障零失误、机械零故障、动作速度快、安全无差错”的目标,而且一开始就直接转入全车合练与专攻精练,平均每天训练10多个小时、消耗弹药数百发,继去年实现86A步战车技战术训练12项新突破之后,又在射击技能、驾驶技能、装备性能等6个方面完成了跨越。
剑不如人,剑法胜于人。面对同组强手的“围追堵截”,该旅3个车组毫不示弱、敢于亮剑,凭借出色的技战术发挥,在3轮单车赛中,先后夺得第三、第二和第一。鲁博告诉记者,今年参赛,我步战车组失误越来越少、射击越来越准、机动越来越快、越障越来越灵活,表现明显好于去年。
这是一条持续上扬的成绩曲线,更是一条持续上扬的自信曲线。鲁博说,无论发挥如何、成绩好坏,他总能听到旅长黄庆利那句温情激励:“阳光心态,享受比赛。”正如黄庆利所言,在装备、规则均于我不利的情况下,过分强调名次已无实际意义。最重要的是,通过参赛,对官兵能力素质更自信了,对国产装备更自信了,对我军实战化训练更自信了,对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更自信了。
看到差距、坚定自信,是一名中国士兵走出国门的收获,也是中国军队走向世界的收获。(本报记者 梁蓬飞 通讯员 谷昌龙)
资料链接
2016年军队和武警部队参加的部分国际竞赛:
第八届“勇士竞赛”国际特种兵比武
时间:5月2日至6日
地点:约旦阿卜杜拉国王特勤训练中心
武警部队2012年首次应邀参加这一赛事,已连续5年派出10支代表队参赛。今年,武警部队派出14名队员组成2支代表队参赛,最终取得8个团体项目中的4个第一名、2个第二名。
国际陆军轻武器技能大赛
时间:5月3日至20日
地点:澳大利亚墨尔本
这项比赛是国际陆军轻武器射击领域中的顶级赛事。中国陆军射击代表队取得了35金54银7铜的成绩,在21支参赛陆军代表队中,位列作战部队抽组参赛队第一名。
“金鹰-2016”国际狙击手竞赛
时间:6月20日至25日
地点:哈萨克斯坦卡拉干达州斯帕斯克军事训练基地
此次竞赛首次允许参赛国使用本国装备。陆军第26集团军某特战旅5名队员代表中国特种部队参赛,获得9块奖牌,其中金牌7块,奖牌和金牌总数均名列第一。
“国际军事比赛-2016”
时间:7月30日至8月13日
地点: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
“国际军事比赛-2016”共设“坦克两项”“苏沃洛夫突击”“航空飞镖”“海上登陆”等23个项目,18个国家派队参加,中国派出1000多人参赛,夺得1项第一名、18项第二名、2项第三名。
第二届“国际丛林巡逻比赛”
时间:8月15日至26日
地点:巴西马瑙斯丛林作战训练中心
此次比赛项目由巴西国防部按丛林作战模式设置。首次参赛的我军代表队以陆军第14集团军为主组建,夺得7个单项第一、1个综合性课目第一,总成绩在17支代表队中排名第一。
首届国际陆军
“体能与战斗技能”竞赛
时间:10月18日至24日
地点:巴基斯坦拉合尔
竞赛设置了3.2公里(2英里)越野跑、战斗技能测试、俯卧撑、引体向上、仰卧起坐5个项目,我军派出22名队员参赛,最终在5个比赛项目中勇夺3个项目的团体第一。
相关内容
有人说,90后是叛逆的一代,也有人说,90后是过于自我的一代。来自军营的无数事实证明,90后军人呈现出更多的是闪光点,在他们身上闪耀着许多属于这个时代的宝贵品质。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特点,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风采。我们应该给90后军人施展才华提供更广阔的空间,给他们多元的生活方式更宽厚的包容,为他们的奔跑前行加油助威,为他们取得的成绩鼓掌叫好。也许,今天给90后一份真诚的鼓励,明天他们将还我们一个崭新的世界。
从即日起,本报开设“出彩90后”专栏,向读者介绍一批故事鲜活、事迹感人的90后军人,敬请垂注。
100米外,如何寻找一根5毫米粗的电线?对普通人来讲,无异于大海捞针。加上每秒5米的微风,使隐藏在树梢间的电线微微摆动,让人难觅其踪。
但在狙击手眼中,这是必须精确修正的偏差,而那条近乎与瞄准镜内刻度线重合的细线,则是力求首发命中的目标。
在今年6月举行的“金鹰-2016”国际特种狙击手竞赛中,仅有一名中国军人完成了这样的极限挑战:用时17秒,1发子弹,击中100米外、5毫米粗的电线,以绝对优势夺得该课目第一名。
这名中国军人,就是第26集团军某特战旅90后排长王冰。从军7年来,他先后荣立一等功1次、三等功3次。战友们都说,在王冰的准星里,目标永远是“第一”。
入伍不到10个月,王冰就创造了一项纪录:以列兵身份参加原济南军区侦察兵比武。起初,战友们都觉得是天方夜谭:特种侦察兵训练课目广泛,包括对抗射击、滑降、格斗、潜水等几十项内容,新兵能行吗?可王冰偏不信邪:“我就想成为第一个!”
从“想到”到“得到”,关键是要“做到”。高寒地域卧姿射击训练,别人挺不到30分钟,他坚持1个小时不起身;400米障碍,他把所有环节拆开练,每个障碍都要连续练上近百次,就为了提高零点几秒。最终,王冰如愿以偿参加比武,和战友们一起夺得总分第一名的好成绩,用行动将“不可能”变为现实。
朝着“第一”的目标,王冰的军旅之路越走越敞亮:全军特种部队比武金牌、2星潜水徽章、5星伞降徽章、6星狙击徽章。“这几个特战技能徽章,从1星到5星逐渐升级,6星代表最高荣誉。”王冰说,胸前的每一颗星星都是他“拼了命”换来的。
2011年,王冰参加“利刃-2011”中印尼特种部队联合训练。联训队员首次尝试400米低空跳伞这一高危课目。当王冰纵身跃出机舱后,地面观察所发现,别人是一朵伞花,他却是一个黑点,正在空中飞速下降。
“主伞张开不正常,伞绳绕顶!”在场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400米高空坠落,全程只有9秒左右时间,留给跳伞队员处置的时间只有短短两三秒钟,相当于半条命交给了死神。
200米,150米……千钧一发之际,王冰拉开了备份伞手拉环,8秒后安全着陆。当印尼军方负责人得知王冰是名90后时,连连称赞:“这么年轻,就能如此沉着冷静,了不起!”
这样的生死考验,王冰和战友们经历了太多。在战友阿西木呷眼里,王冰之所以能一次次创造奇迹,除了坚定的信念与顽强的意志,还因为他善于总结与思考。
“这次狙击手竞赛中使用的高精度狙击步枪,王冰以前接触较少,开始我还是他老师,但没多久他反过来教我了。”阿西木呷告诉记者,王冰一开始成绩一般,是替补队员,为了尽快摸清武器“脾气”,他白天训练时兜里揣着笔,每打完一发子弹,都在手背上记录下射击参数。晚上别人都休息了,他还在整理琢磨白天的数据。
“高原气压低,弹头飞行受到的阻力小,瞄准点要相应向下修正。”翻开王冰的笔记本,满满的都是各种数据和图画:每天的气象情况,弹着点分布和心得体会,各式狙击步枪的性能参数、薄弱部位……这样的笔记他记了厚厚4本,标注了几千个弹着点数据。
这股钻研的劲头,让王冰越来越出色。赛场上,上千组参数他了然于胸,几秒钟便能判定风向、风速,目测距离和高低角,得出修正值。其结果与测量仪比对,误差接近于零。
赛场归来,王冰没闲着,又把比赛录像回放了好几遍,认真分析自己与对手的弹着点数据,并围绕武器精确校准、战场临机处置、快速修风测距等方面总结梳理出30多条实用经验。
“我瞄准的,是下一次。”谈及未来,王冰脸上洋溢着青春的自信。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