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战机高空双发同时停机,惊险时刻试飞员紧急
军事观察为新闻阅读类程序,它分为中国军情国际军情军事热门航空新闻航天新闻五大板块,它能帮你了解最新最全的军事资讯,最新最热门的军事话题。今天小编就为你介绍一下今天最新的热点时事军事新闻,希望给以给朋友们一个不一样的视野。

资料图:中国空军歼20隐身战机原型机正在试飞
一个人能够坦然面对死神的时间是多久?万米高空中的生死较量,机会稍纵即逝,舍与取,只在瞬忽间的抉择。每一毫秒都是直达终极的考验,考量一个人的意志、品质,更考量智慧和忠诚。
震动是突然产生的。视线摇晃,继而模糊,烟尘骤起,浓烟密布。持续强烈的震动中,座舱内各种仪盘仪表以及操纵手柄仿佛立刻就要挣脱束缚从它们各自固定的位置上跳将出来。巨大的噪声压迫着耳膜和头顶,双耳剧痛,头颅似要炸开,每一块肌肉每一根骨头仿佛都要撕裂般地跳出抗荷服的压迫——这是在两万米以上的高空、以接近音速飞行的飞机座舱内。
10月的中原大地,骄阳普照,晴空澄碧。这是搞飞行的人最喜欢的天气。试飞员滑俊跨进了机舱,他今天要执行一项高空试飞任务。任务要求在保持某一个高度和速度的情况下,获得飞机平飞极限加力1分钟的数据资料。滑俊按程序进行开机前检查。一切就绪后,他向地面给出了手势。15点整,他打开加力,一声轰响,战鹰出击,某新型战机如一支利箭射向万米高空。十几分钟后,他到达指定高度和区域。按照飞行计划,飞机跃升到规定高度后就改为平飞开始实施试飞课目。但是,没有任何预兆地,震动突然产生。
平飞中的飞机突然开始剧烈震动,整个座舱都在抖动。从事试飞工作28年,作为单位最资深的试飞员之一,滑俊历经风险无数,但这却是他从来没有遇到过的异常现象。滑俊很清楚,如此剧震会损坏飞机的发动机和其他部件,甚至整机解体。消除震动最及时有效的办法就是关闭飞机动力。但此时将正在高速运转的发动机突然关闭动力极有可能造成空中停车!一旦失去动力,飞机就如同一只失去控制的铁陀螺,会失速旋转,急速下坠。
飞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一架飞机有数十个子系统、数百个机载成品设备、数万个零部件、数十万个元器件,机载系统软件规模高达几十万行甚至超过百万行。每一部分在高空特殊环境与飞行状态下综合联动时的变化情况更是数不胜数。试飞之艰难之危险,常人难以想象。尤其是试飞初期,高故障率更是不可避免。每型战机列装前,都要完成1500至4000架次的飞行试验。而一架新型战机从首飞到定型,飞行中平均17分钟就会出现一个技术故障。
这一次,从来没有遇到过的巨大险情,滑俊遇到了。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滑俊首先想到的是:保住飞机!因为一旦飞机坠毁,丢掉的不仅是一架飞机,还有全部的测试数据。为了保住飞机,在向地面指挥员报告情况的同时,滑俊迅速关加力、收油门。果然,最害怕的事还是发生了——加力一关,发动机空中停车了。此型飞机装备了左右两台发动机,但在这一刻,两台发动机同时停车。双发停车!地面指挥员听到滑俊的这句报告,不亚于晴空霹雳。容不得他们发出惊呼,这架没有了动力的飞机,迅速开始坠落。面对险情,滑俊坚定沉着,他一边尽力保持高度滑行,一边按程序开车。空中开车,启动右发,没有成功;启动左发,没有成功。再次开车,分别启动右发、左发,仍然没有成功!
一连4次开车启动,都失败了!无线电里,塔台的呼叫清晰传来,指挥员和监控提醒他:“注意高度和速度。”他盯着高度表,失去动力的飞机像一只巨大的陀螺,急速下坠,转眼,飞机高度掉到了8000米。仪表显示接近机场了,但此时舱外天空突变,阴云密布,能见度转差,靠肉眼完全无法看见机场。滑俊在顷刻间面临数重危机:他既要集中目力寻找机场,又要密切注意飞机状态,同时继续操作开车。
高度有限,飞机在重力的作用下持续下坠,下落的加速度会越来越快。这样的高度和速度下,再有数十秒,飞机就会坠落到地面。在这样短的时间内,如果重新开车不成功,或者成功时来不及拉起做降落处理,自己连同飞机都将万劫不复——形势万分紧急。
事后在面对众多媒体记者的采访时,滑俊都会被问到一句话:“那时候你紧张吗?”滑俊老老实实地说:“还是紧张的。”媒体追问:“在那么紧张和生死攸关的危险时刻,你想的是什么?”滑俊说:“我只想着一定要把飞机完好无损地开回去!”
7500米、7300米、7000米,高度降到6500米了!塔台又在呼叫:“注意高度和速度——”《空军飞行人员飞行大纲》规定,飞行员在一些特殊的条件下,允许跳伞逃生,弃机保人。这些条款,30多年前刚刚当上新飞行员第一次登机时他就十分清楚,按照大纲要求,此时他完全可以采取弹射自救。启动此型飞机的逃生系统须要有一定的高度指标。现在,滑俊的高度已经接近逃生临界值。
如果他还继续留在飞机上,哪怕仅仅多停留三五秒,他都将不再有逃生的机会了。逃生座椅的按钮就在座位下方,此时高度也够,他只要伸手轻轻一按,半秒钟后,他就能从这架危机四伏的飞机上离开,洁白的伞花在碧空中张开,清风托举,白云安抚,大约10分钟后,他会平安地降落在踏实的地面上。他依然能获得九死一生归来后的所有荣誉和褒奖:毕竟,他尽力了。但是,这架飞机,这架凝结了多少人数年心血的飞机连同宝贵的数据都将毁于一旦。由于数据丢失,故障原因无法查清,此型飞机的研发都将可能无限期中止。
滑俊没有选择跳伞,他继续稳稳地坐在座椅上,按程序开动启动按钮:第5次启动。无果。第6次启动。仍然没有成功。高度低于4000米后,飞机的下坠更快了,地面指挥员甚至已经没有时间再提示,因为每一次语言的对接,都会耗去最宝贵的时间——这可能是以秒计算的最后的倒计时了。塔台指挥室里突然静下来,空气压抑得人喘不过气来,只有听筒设备中的电流声吱吱在响。无线电里,滑俊的声音依然沉稳,他报出的高度是6000米。频谱仪晃动的曲线显示:从空中发生故障到现在,时间已经过去了整整6分钟。也就是说,在无动力状态下,滑俊在高空坚持飞行了6分钟。
滑俊,历任飞行学员、飞行员、副大队长、团领航主任、试飞大队大队长,飞行团副团长。此时的他,已在飞行团副团长的岗位上干了4年,是试飞员队伍中举足轻重的柱石级人物。如果说,一个普通飞行员是金子堆出来的,那么,已经飞了30年的滑俊,岂止是白金级的锻造。
时间刻不容缓。按照空中开车程序,滑俊第7次开动按钮,这一次,飞机所在高度层的空气条件有所改变,滑俊终于听到了熟悉的发动机的轰鸣声——
塔台,极度寂静的指挥室里,人们也听到了这轰然而起的声音,这欢乐无比的发动机运转声啊!开车成功了!重新调整好高度和速度后,滑俊让飞机处在良好的状态,地面塔台指挥也迅速做好调度,净声,让出空域,救火和救护车到位。几个性急的战友已经按捺不住冲出指挥室站到天井阳台上,这里视线开阔,可以在第一时间看清更广阔的空域。
数分钟后,一阵熟悉的轰鸣,飞机穿云而出。塔台上下,翘首仰望的人们看到,银灰色的飞机在近场划了一个优美的弧线后,徐徐降落。滑俊带着他的飞机回来了。在空中出现重大危急的险情、飞机空中无动力飞行长达近7钟的危急情况下,滑俊和飞机安全回来了。他最终得到了加力后飞机平飞时间最大数值的宝贵科研数据。
飞机在跑道一头平稳停住。打开座舱盖走下舷梯的滑俊抬头看去,失职许久的太阳正从云层中露出一小片亮灿的脸。远处,一群人正奋力奔跑着,那是他的战友们,有扛梯子的,有背药箱的,居然还有人扛着担架,他们高高地挥着手,一边大声呼喊着他的名字,一边快速向滑俊涌来……
相关内容
随着9月3日日益临近,参加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的空中梯队也加快了训练节奏。近日,网络上公布了多张进行阅兵训练的解放军军机图片,尽管这些图片并不能全面展示此次阅兵空中梯队的情况,但也足以让外界大致了解解放军参加此次阅兵的主要机型以及特点。专家认为,编队飞行看似简单,但其中也有不少学问。
参阅飞机亮点颇多
从目前网络上公布的照片看,此次阅兵亮点颇多。首先是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首次以歼-10战机接受检阅,该表演队与一架空警-2000编队,很可能作为整个阅兵空中梯队的领头雁首先飞过天安门上空。相比之下,上次阅兵中八一飞行表演队使用的还是歼-7GB表演机。其次,参加阅兵的歼击机均为第三代战斗机,从图片显示的信息看,参阅主要歼击机包括歼-10、歼-11、歼-11B、歼-15,上述机型均为第三代战机。而上次阅兵,仍有歼-7、歼-8等二代机型参加检阅。第三,参阅新机型多,包括歼-11B、歼-15、轰-6K、直-10、直-19、被网友称为“高新3号”的空军电子侦察机、海军的运-8警戒机等都是首次参加阅兵。其中轰-6K是刚刚公开露面的机型,“高新3号”、运-8警戒机、运-8平衡木预警机等飞机代表中国军队在信息化建设中的最新成果。
另外,武装直升机是一个很大的亮点,主要体现在机型新、数量多、编队新颖。直-10、直-19武装直升机都是服役以来首次接受检阅,而且组成代表抗战胜利70周年的阿拉伯数字70造型。这是中国军机首次在阅兵空中梯队中展示数字造型。此外,还有数量较多的直-8、直-9WA直升机,显得气势磅礴。相信随着阅兵日期临近和训练进一步深化,编队飞行训练会在北京城区上空按照检阅航线进行彩排。
编队飞行大有讲究
此次阅兵训练要比往常阅兵训练启动时间晚,这也体现出解放军训练水平提高,不需要进行大量突击训练,即能满足阅兵需要。阅兵的编队飞行和航展上的飞行表演不同,后者追求惊险刺激,要飞出飞机的极限性能,而在首都上空的阅兵飞行则必须强调安全第一,必须要在观赏性和安全之间找到平衡点。当然,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需要有气势,展现中国空中力量的建设成就。从确保安全的角度讲,并不需要过于密集的编队。从今年俄罗斯举行的胜利日阅兵也可看出,除了“勇士”飞行表演队和“雨燕”飞行表演队的编队较为密集以外,其他飞机均以小编队接受检阅,飞机间隔也较大。
仅就小编队飞行而言,此次阅兵难度并不算很高。但阅兵强调在各种气象条件下的安全飞行。在能见度很好、气流稳定的情况下飞行当然很容易,但在能见度不高、气流紊乱的情况下如何应付特情,就需要大量训练。前几天,台湾举行的抗战胜利70周年国防力量展示中,IDF战斗机编队通场时,一架战斗机就因为气流紊乱,险些与邻机相撞。因此,空中梯队,必须把特情、对策都想到,并且通过反复训练确保极端情况下的安全。另外,尽管编队飞行并不难,但把编队飞行飞得像铁板一块,并不容易,特别是小飞机和大飞机编队飞行,战斗机受到的气流干扰会很大。这也需要反复训练,精益求精。很多飞机机翼、机身上都涂有一些标志物,实际上就是为了方便空中编队用的。
另外,检阅空中梯队训练效果的一项指标是“米秒不差”,也就是在预定的时间,抵达预定空域,这很考验协同能力。有人会说,普通人根本看不出来,差个一秒两秒也不算啥。实际上,这有着很重要的军事意义。在实战中,米秒不差体现的是一支军队协同作战能力。否则,地面部队都已冲上敌人阵地,自己的飞机再轰炸,不仅不能消灭敌人,反而会误伤战友。
要不要挂实弹?
从网络上披露的图片来看,此次阅兵沿袭国庆60周年阅兵的惯例,所有战机均挂弹飞行。例如,新型轰-6K轰炸机携带被网友称为“长剑-20”的巡航导弹(上次阅兵轰-6也携带两枚大型导弹)。歼-10、歼-11也都挂载空空导弹。相比之下,俄罗斯今年进行的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中,各型轰炸机、攻击机、战斗机均未外挂武器弹药。
那中国受阅战机挂载的是实弹吗?一名中国军事专家15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从挂载的空空导弹涂装来看,肯定不是训练弹,训练弹的颜色与实弹颜色不同。至于是模型弹还是实弹尚没有权威信息证实。但专家认为,不主张飞机携带实弹接受检阅。一方面,这会带来很大风险,特别是大型对地弹药,一旦因故脱落,后果不堪设想。这一点和地面接受检阅的导弹完全不同,因为后者的安全性较高。前段时间,伊拉克的一架苏-25攻击机执行任务返航时所载炸弹因为挂架故障坠入居民区,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另一方面,频繁挂载实弹飞行,也会减少一些实弹的寿命。一些弹药的寿命指标中包括挂载次数,达到一定挂载次数就要报废,如果使用这样的实弹进行阅兵训练或者参与阅兵,无疑是种浪费。另外,有些飞机挂弹后从外观上看也不明显,起不到很好的展示效果,也就可有可无。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