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RSS地图 中国专业特种部队军事网 - 特战基地
您的当前位置: 主页 > 军事新闻 > 军情动态 >

中国轰6K海上突防创历史新高,被指轰6K在"玩命"

来源:特战基地 编辑:27网 时间:2025-08-17 20:27
导读:  军事观察为新闻阅读类程序,它分为中国军情国际军情军事热门航空新闻航天新闻五大板块,它能帮你了解最新最全的军事资讯,最新最热门的军事话题。今天小编就为你介绍一
《中国轰6K海上突防创历史新高,被指轰6K在"玩命"》由作者投稿编辑于2017-01-03 收集整理发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请及时向我们反馈。

  军事观察为新闻阅读类程序,它分为中国军情国际军情军事热门航空新闻航天新闻五大板块,它能帮你了解最新最全的军事资讯,最新最热门的军事话题。今天小编就为你介绍一下今天最新的热点时事军事新闻,希望给以给朋友们一个不一样的视野。

  “战神”骑士

  ——记南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团参谋长刘锐

  2016年9月,中国空军再一次飞向远海。广袤深邃的西太平洋上空,被誉为“战神”的轰-6K飞机呼啸着俯瞰翼下之浪。驾驭“战神”的南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团参谋长刘锐心潮澎湃,此时的他觉得自己如一名骑士,仗长剑、跨战马,为国出征。

  压力山大——

  “国之重器”在手,如何用得好、打得准

  那年,我国新一代中远程轰炸机轰-6K尚未定型,3名“种子”飞行员便先行参加了改装学习与训练。3人中,一个师长、一个团长,还有一个就是时任大队长的刘锐。

<em>轰6K</em>大机群奔袭数千公里 百米<em>高度突防</em>

  轰-6K飞机信息化程度高,具有远程奔袭、大区域巡逻和防区外打击能力,是空军由国土防空向攻防兼备战略转型的标志性装备之一,堪称“国之重器”。

  执掌“国之重器”,心怀“国之重托”。刘锐的心上压了一座“山”——“国之重器”在手,如何用得好、打得准?这座“山”的压力,让他的脚步时刻不停。改装期间,他不知疲倦、如饥似渴地学习研究着每一个知识点。要是听说谁是哪个方面的专家,刘锐会抓住一切机会追着专家问这问那。“钻研——追问——再钻研”是刘锐这个阶段的螺旋式回路。

  刘锐心里清楚,现在学通、弄懂,将来才能用好、用精。为了早一点把新装备研究透,他主动请缨干上了试飞员的活儿。他结合自己的学习研究心得、针对试飞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40余条改进意见,均被采纳。

  3个月后,2000多页的使用手册,几乎每页都被刘锐用4种颜色的笔写满了注解和心得,千余个性能数据也烂熟于心。由刘锐牵头编写的《轰-6K飞机驾驶手册》《飞行检查单》《特情处置规范》,成为日后部队训练的操作规范。

  为了用好手中的武器,这些年来,刘锐宿舍中那盏台灯时常彻夜通亮。他不仅全面掌握了轰-6K飞机火控、雷达、电抗等各系统间的交联关系和运作机理,还谙熟空军作战学、气象学等10余种军事作战和相关交叉学科理论。

  脾气蛮大——

  议训会上“发飙”:出了问题我负责

  在战友眼中,刘锐一直是个脾气温和的人。直到在议训会上“发飙”的事发生后,官兵才意识到:刘参谋长脾气蛮大。

  那是轰-6K飞机装备部队不久后的一个夏天,训练期间遇到不良天气。在刘锐的意识中,不良天气是天赐的练兵良机。而个别人却提出,新机刚改装不久,就在极端复杂气象条件训练,弄不好会出事。

  刘锐急了:“出了问题我负责!”

  刘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们这个团是曾立下赫赫战功的‘大和岛’英雄部队,抗美援朝战争中,面对30余架敌机的疯狂阻拦,先辈们毫不畏惧,英勇作战,血洒长空……”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接着说,轰-6K是全天候飞机,若不能全天候使用,就是人的问题。党和国家把先进武器交给我们,倘若今天训练天气复杂不敢飞,明天打仗恶劣气象不敢上,把杀手锏用成烧火棍,这既对不起先烈为我们闯出的威名,也辜负了党和国家的极大信任。

  那次是刘锐第一次在议训会上“发飙”,事后他也曾后悔没有顾忌别人的感受,但他没能控制住下一次。

  那年,刘锐受领任务参加某重大军事演习。他提出,让刚刚完成改装不久的一名新飞行员担任副驾驶。虽然大家知道,挑选年纪轻、资历浅、经验少的飞行员作为他执行重大任务时的搭挡,是刘锐的一贯做法,但这次不一样:“轰-6K飞机首次在全军演习中亮相,万一搞砸了,负面影响可就大了。”

  刘锐说:“演习就是练兵,新人经过重大任务锤炼,才能更快成熟。”道理虽然对,但这些话并不能一下子卸下其他人对安全与荣誉的担忧。僵持不下时,刘锐站了起来:“出问题,我负责!”

  但新手毕竟是新手,演习中,飞机进入突防航线后不久,这名新飞行员便手心出汗。“怕什么,拿出最高水平好好飞!”刘锐的“责备”让新飞行员放开了手脚。

  “一个人就是浑身是铁,又能打几根钉?”刘锐说,没有一批过硬的飞行员,哪来部队过硬的战斗力。几年来,刘锐带出了一批过硬的“突防突击能手”。

  胆子够大——

  极限低空、超气象条件,没有他不敢飞的

  “今天训练怕担风险,未来战场上就得吃亏。”这是刘锐的口头禅。

  2015年,某海域云层重叠,一场实战化背景下的突防突击演练正在进行。刘锐和战友们驾机刚进入“敌”地导布防区,耳机里的告警音便响个不停。

  “降低高度!”为了避开雷达追踪,轰-6K飞机很快下降到某高度,告警音还未消失。对于体型巨大的轰-6K飞机而言,每下降一米,风险都成倍增加。

  “继续下降!”机长刘锐语气坚定。

  事后有人说,刘锐这是在玩命。刘锐却说,无视实战要求、不规避战场威胁,才是玩命。这次任务中,刘锐和战友们创下了轰-6K飞机飞行高度最低、准备攻击时间最短等多项纪录。

  也是在2015年,刘锐带队执行南海战巡任务后返场。准备着陆时,突然下起了瓢泼大雨,能见度急速下降。刘锐和战友果断实施了轰-6K飞机首次最低起降条件着陆试验。后来,刘锐总结极端气象条件下起降的经验,成为全团飞行员的共同财富。

  刘锐所在航空兵师师长朱斌说,几年来,刘锐和战友们在探索与尝试、突破与超越中,多次挑战轰-6K飞机训练极限,验证了复杂恶劣条件下作战使用数据,刷新10余项训练纪录。刘锐还牵头开展“提升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能力问题研究”等3个类别8项课题的前瞻性研究,形成一批战法、数十套突击方案,填补轰-6K作战使用的多项空白。

  >>>相关阅读

  刘锐会被经常抽象成一个符号式的人物——新型轰炸机轰-6K的机长,中国空军不断突破最远航迹的开路先锋,以及“国家的利益拓展到哪里,空军的航迹就延伸到哪里”的践行者。

  但很少有人知道,那架首次飞向远海、首次完成南海战巡的轰-6K,到底有一个怎样的主人。

  “我必须得飞”

  “最帅的那个就是刘锐。” 采访车停在一排穿着空军制服的人面前时,有人小声说。

  此言非虚。刘锐浓眉大眼高鼻梁,一身健硕的肌肉把飞行夹克撑得有些紧,不笑时“英气”,笑起来“阳光”。

  他今年38岁,现任南部战区空军航空某团参谋长。这并不是一个很高的职位,但人如其名,他一出现,“锐不可当”的气场就形成了一圈主角光环。

  刘锐承认自己喜欢冒尖,争强好胜。

  “第一个试飞,第一个放单飞的都必须是我!” 十多年前他在解放军空军哈尔滨飞行学院上学的时候,这种性格就已经显露无遗。

  所以,在那个歼击机独领风骚的年代,他有点看不上有些落伍的某型轰炸机。“这型飞机在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到底能有多大?” 刘锐怕英雄无用武之地。

  他在一个军用机场旁长大,从有记忆起就认定自己是个飞行员。刘锐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上初中时,我坐在教室里就能找到飞机在跑道上起飞的感觉。而且后来证明那些感觉是对的!”

  但父亲坚决反对刘锐开飞机,怕儿子出危险。所以临近分配专业的时候,刘锐父亲强烈要求把儿子调去后勤保障部门。

  刘锐得到消息后直接冲到了公共电话亭。他在电话里和父亲大吵了好几回合,最后倔强地甩下一句话:“想都别想,我必须得飞!”

  哪怕是在飞行夹克紧紧套上身的20年后,刘锐回想起当时的情景还是惊惧参半,一双充满血丝的大眼睛瞪得浑圆,好像生怕有人夺走自己开飞机的机会。

  最后刘锐和父亲各退一步,达成了开轰炸机的共识。

  但刘锐争强好胜的心从来都没有放松过。2007年,他感觉自己的机遇来了。

  “那时候出现了某新型飞机,新闻上说‘空军首长登上飞机,与机组人员交谈’,如果是歼击机这样的小飞机,怎么能‘登上’飞机交谈呢?上去之后首长站哪儿呢?我觉得可能是新型轰炸机!” 刘锐兴奋地推测。

  2009年,他偶然见到了尚处于研发阶段的轰-6K,内心狂喜。但他不好意思表现出来,表面平静地踱步过去,心猿意马地与地勤人员寒暄,然后假装漫不经心地问:“我能上去看看不?”

  “可以啊。”

  “哎呀我的天呐!”刘锐内心的小宇宙基本处在爆炸边缘,钻进机舱舍不得出来。

  机遇就这样摆在了他面前。

  “自我强迫得厉害”

  什么样的飞行员才能最先飞轰-6K呢?

  2010年,刘锐所在部队有5个人成了轰-6K的首批飞行员,包括时任的师长、团长、副团长、训练科长,还有刘锐这个当时最年轻的大队长。

  时任团长包连晶是刘锐的师傅,在他看来,“刚来时大家水平都差不多,刘锐最大的优势是勤奋”。比刘锐低几届的战友孙陆宇记得,前辈经常拿刘锐的故事教育他们。

  刘锐有时深更半夜不睡觉,练注意力分配。他从纸箱子上剪下来硬纸板,画上各种仪表盘充当模拟驾驶舱,坐个小马扎,再找个扫把当操纵杆,一边摆动一边念叨:地平仪、升降标、地平仪、航向、地平仪、高度、速度……

  刘锐说自己“自我强迫得厉害”,要是哪件事达不到目标,肯定对自己大发雷霆。

  有次训练两天都飞不好一个降落的姿态,他回到宿舍关起门把背包往地上一摔,然后拿出纸笔写技术分析。

  其实他一直都对自己挺狠的。

  他忍受不了哪怕有一点达不到期望,受再大折磨也得把事做漂亮。而他的目标,往往是“完美”。

  和他一起训练或者执行过任务的人都知道,刘锐“较真儿”。

  “我们飞行大纲的标准是一个范围,比如特定条件下的飞行高度,在某个范围内都算达标。但刘锐不行,他坚持要求大家飞到某一个精准的高度上。别人的最高标准是他的底线。” 刘锐的师兄、该团副团长吴伟观说。因为刘锐“较真儿”的性格,他俩没少争吵。

  但不管是对上级还是下级,只要涉及原则问题,刘锐绝不让步。包连晶说,正是因为知道他恪守原则,所以该团有一半的轰-6K都是让刘锐从制造厂接回来的,“他去接机我们放心”。

  热血冲淡恐惧

  让人“放心”,是对飞行员最大的褒奖。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讲,飞行是非常容易缺乏安全感的。

  “比如我们在海上练低空飞行,当你离海面只有50米或者100米的时候,都能听到海浪翻涌的声音。无边无际的世界里,只有你自己。” 吴伟观说。

  因此,飞行员需要是“孤胆英雄”,尤其是驾驶轰-6K的飞行员。因为这型飞机担负着开拓中国空军最远航迹的使命。无论是飞出巴士海峡,还是飞越黄岩岛,它们的身影都会受到世界瞩目,这象征着中国军事力量的“存在感”和“威慑力”。

  所以能够执行这类任务的人选,必得是让领导“放心”,又能给战友“安全感”的人。而刘锐就是这样的人。

  有次刘锐驾驶长机、年轻飞行员孙陆宇驾驶僚机,编队飞往某海域执行巡航任务。不料途中僚机突遇重大险情,机舱内各处报警器闪起红灯。

  “有几秒钟大脑一片空白,只能听见自己的心跳声。” 孙陆宇说。

  这时,刚刚接报的刘锐马上回复孙陆宇,提示他处置方法。其实刘锐说的处置方法飞行员皆知,唯独难得在沉着冷静。

  “那个时候,刘锐说一句话,我们心就定了。好像确认了不是自己在战斗,有种安全感。”和孙陆宇同机的机组人员吴雪峰回忆说。

  刘锐仿佛是天生的斗士,那些未知的旅程只会激起他的斗志,让他“不累不饿”,“特别兴奋”。

  在执行任务时如果遇到外机干扰,他整个人就会像通电一样,全身肌肉都兴奋起来,心里想:“来呀来呀!再靠近一点儿!让我好好给你拍几张照片!”这个时候热血会冲淡恐惧,刘锐说:“我们机组的人都这样,兴奋得说话声音都高半调,根本不会害怕。”

  “精神至上”

  现在,空军正在加速推进“空天一体、攻防兼备”战略转型,颇具战略威慑功能的轰-6K地位一跃而起,刘锐可以如愿徜徉在英雄有用武之地的满足感里。

  他说自己是个“精神至上”的人。

  接受采访前,他刚刚穿透层层云海圆满完成南海巡航任务,像个孩子一样欢快地和记者分享:“这样的任务不是谁都能完成的!首长让我去做,我就特别满足!这几天我就沉浸在这种满足感里!”

  他对这种满足感“上瘾”。所以即使经历再多艰辛都愿意去追寻。

  唯有一点,让他觉得不太安心,那就是对家人的亏欠。

  结婚9年,刘锐觉得自己亏欠妻子赵艳峰的事情太多了。就连妻子早产,他都是事后才赶到医院。赵艳峰一见他就开玩笑说:“生孩子挺轻松的,不知不觉就生了。”

  “你就是个女汉子!” 刘锐笑着说完这句话,就哭了。

  他觉得自己是个心里挺热乎的人,只是羞于表达。每次离家,他会抱抱女儿再抱抱儿子,就是不好意思抱抱妻子,其实他知道最需要安慰的就是妻子。

  妻子赵艳峰和女儿月月、儿子恩佛都因家里有个飞行员而自豪。小恩佛今年3岁,看见天上的飞机会骄傲地喊:“爸爸!”这给刘锐带来了另一种极大的满足感。

 

  所以,他还是“愿意天天飞”。而且随着空军战略转型的大幕拉开和轰炸机战略地位的提升,他还可以发掘出自己更多的价值。

责任编辑:特战基地编辑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19-2024 Power by 特战基地 www.tezhanjidi.com 备案号:吉ICP备19000289号-2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