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报解读中国航母编队突破非"岛链",而是突破
军事观察为新闻阅读类程序,它分为中国军情国际军情军事热门航空新闻航天新闻五大板块,它能帮你了解最新最全的军事资讯,最新最热门的军事话题。今天小编就为你介绍一下今天最新的热点时事军事新闻,希望给以给朋友们一个不一样的视野。
突破的不是岛链,而是自己
随着中国军队现代化建设水平的提升,更加坚定地维护世界和地区和平,更加频繁地走出去,会成为中国军队的常态
从寒冷的渤海、黄海一路南下,辽宁舰正在温暖的南中国海进行训练。中间一段航程,途经所谓“第一岛链”,一些媒体用了一个词——突破。
岛链,是美国人冷战时期提出的概念,早该被抛进历史的垃圾堆。但冷战思维难以消亡,太平洋上3条所谓的岛链,其中心点分别离美国本土大约为10000公里、8000公里、4000公里。将防御纵深无限前移的这3条岛链,在美国一些人眼中,是维护自身“绝对安全”的重要保障。
然而,一个浅显的道理是,追求自身“绝对安全”不能威胁他人安全,否则也会使“绝对安全”得不到实现——这样一番有点拗口却符合情理的推论,岛链论的始作俑者却从未有过足够的理性认识。
“世界大同,天下一家”,这是中国人民的历来主张;“没有人是自成一体、与世隔绝的孤岛”,西方诗人也有醒世之语;潘基文在卸任联合国秘书长前,念念不忘请各国“摆脱只顾自身利益的思维方式,将世界塑造成一个共同体”……当今世界,无论是发展还是安全层面,“绝对的利己主义”于己无益、对他人更是有害。
国际法赋予各国船舶无害通过国际航道的自由,倘若有人从一己之私利出发,妨害他国权利,无疑有悖国际法准则。对此,国际社会已成共识。奇怪的是,辽宁舰途经一些海域时,个别国家又是拍照又是跟随,自己装得紧张兮兮,还引发一些外媒连篇累牍的“解读”“揭秘”。
这确实有点大惊小怪了。中国的军力发展是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不移奉行防御性国防政策,这些都是不会改变的。中国军队发展不能固步自封。未来,随着中国军队现代化建设水平的提升,更加坚定地维护世界和地区和平,更加频繁地走出去,会成为中国军队的常态。再逢中国海军进行类似远海训练,奉劝个别国家及早调整心态,别小题大做,切莫搞出一些危险动作,更不得做出任何违反国际法的事情来。
驶往远海的征途上,中国军人也曾有过适应的过程——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海军舰艇编队第一次出访东南亚三国,舰小经验缺,短短的航程中竟也险情屡现;本世纪初,中国海军第一次环球航行,官兵们更是克服了诸多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今,世面见多了,海军官兵的心境,已在一次次从陌生走向习惯的过程中趋于淡定。
在本报相关报道中,读者可以看到:连日来,辽宁舰官兵在紧张的训练中迎来新的一年。
实现强军目标、建设世界一流军队,需要只争朝夕的奋发。有这样一句话:“你的能力有多大,航迹就有多远。”如果非要说“突破”,那么包括辽宁舰官兵在内的中国海军突破的不是岛链,而是自己。
>>>相关阅读
记者今天从海军了解到:执行跨海区训练试验任务的中国海军航母编队1月2日在南海某海域组织了歼—15舰载战斗机起降和编队多科目训练。
上午9时30分许,灰色涂装,编号115的“飞鲨”战机率先进入辽宁舰飞行甲板起飞位置,随着甲板起飞助理的放飞手势,开足马力,直冲云霄。
与渤海、黄海和东海相比,南海海域水文气象条件更加复杂,加之连日来受冷空气影响,训练海域海况较差。身处排水量数万吨的辽宁舰,都能感到明显的摇晃。这给舰载机起降训练带来了诸多挑战。
针对这些困难,编队按照“大胆的飞、科学的飞、安全的飞”这一组训思路,周密制定训练方案,深入做好风险评估,适时调整训练计划,在各部位的精密协同下,顺利进行了多个架次的舰载机训练,为航母编队战斗力形成积累了重要经验。
与此同时,辽宁舰编队还在南海海域进行了多个项目和多型舰载直升机的训练试验任务,进一步提升了舰机融合水平,锤炼了编队协同指挥能力。
据悉,去年12月以来,海军航母编队连续跨越渤海、黄海、东海、南海等海域,走一路练一路,开展了多科目的编队训练和舰机融合训练。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