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中国武警官兵"与核共处"内心话:"害怕"
军事观察为新闻阅读类程序,它分为中国军情国际军情军事热门航空新闻航天新闻五大板块,它能帮你了解最新最全的军事资讯,最新最热门的军事话题。今天小编就为你介绍一下今天最新的热点时事军事新闻,希望给以给朋友们一个不一样的视野。
人民网深圳1月18日电 (黄子娟、赖荣伟)位于深圳的大亚湾核电基地,风景如画,白鹭栖息。这里是我国大陆第一座大型商用核电坫,也是我国核电事业的一座里程碑。
在大亚湾核电基地有句俗语:“一个鸡蛋点亮半个深圳。”说的是一公斤核燃料铀约一颗鸡蛋大小,裂变后释放的能量能产生2280万度电,可满足一半以上的深圳家庭一天的用电量。
然而,在核电站光彩世界的背后,有这样一支守卫部队——武警广东总队深圳支队核电基地守卫官兵,他们将核电基地的安全视为生命线——台风来袭,宁可将自己绑在哨位上,也不往后退却半步;海风吹的无法睁眼,哪怕点上眼药水强撑,也不让自己有一丝懈怠。
近距离“与核共处”——“我是军人,我们不上谁上!”
核是什么?是武器,是放射源,是能威胁到生命安全的利器。一提到核,也许很多人心里都绕不开那份恐惧。
核电站建设动工时,这种“谈核色变”的紧张感也曾存在。武警部队刚进驻时,部分官兵由于对核电事业不了解,也对在这里站岗执勤感到不安。支队政委王家辉告诉记者,为了增强教育实效,支队每年都把核知识学习纳入守卫大队政治教育计划和教育考核内容,把核安全常识作为经常性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每年新兵下中队,大队都要组织他们到核电站公共宣传中心观看核科普知识教育片,聆听核电专家关于核电站建设情况和核燃料的知识讲座,参观核设施模型,帮助新战士克服恐核心理。一系列举措,使新战士明白,不讲科学、不按规律办事,核就是一匹桀骜不驯的烈马;按照科学规律办事,核就是一匹可以为人类服务的骏马。
大队组建至今,官兵没有一人因为恐核调离,对祖国核电事业的热爱不断增强,自觉主动地学习核电知识,个个修炼成业务通。现在,上级机关来大队检查工作,随便找一个战士都能从他那里听到系统的核电知识简介以及大亚湾核电站的介绍。核电基地领导对此非常高兴,称赞官兵是“核博士”。
除了日常巡逻站岗,核电站每年都要更换核原料,这是官兵离核最近的时候。当核原料秘密护送进入厂区后,工作人员要及时取出核废料装入新原料。每当核原料运送进来时,大队官兵就要担负守护核原料的临时勤务,短的要六七天,长的时候十几天。
记者打趣的问到:如此近距离地“与核共处”,会不会害怕?
“怕,但我是军人,我们不上谁上!”上士杜红星的回答铿锵有力。
应急反应迅速——将“强行闯卡者”堵在警戒区域
核电事业的双刃剑特点,使核电站的安全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国际原子能机构为此制定了《及早通报核事故公约》、《核事故和辐射应急情况援助公约》。中国核电事业高度重视安全工作,从一开始就接受国际监督,在法规标准理念上完全与国际接轨。守卫核电站的武警官兵,因此经常处于相关国际组织人士的注视之下。
由于地理位置特殊,官兵的执勤坏境异常复杂,每一个哨位上的每一个哨兵在每-时刻都有面对诱惑和考验。
夏季的一个夜晚,两辆卡车从工地向2号哨位驶来。正在执勤的班长杨黎明检查时发现车上装满了钢材,司机说钢材是为外国专家建房子的,必须无条件放行。杨黎明告诉他们,不管干什么,必须无条件接受检查。司机心中有鬼,从口袋里掏出一沓钱想请小杨“行个方便”,抬头却发现小杨已拨通了报警电话。
核电站堪称小联合国,长年居住着来自法国、美国、日本、德国等29个国家和地区的工程技术人员,最多时超过 4000人,加上国内员工,总人数达到数万人。人多了,难免良莠混杂。一天,一名外籍男子将10台空调装在一辆人力车上想拉出大门,被哨兵刘光荣当场拦住。原来,这名男子想将这些空调倒卖给他人,他因此被核电合营公司解聘。
为全面检验核电站哨兵应急反应能力,广东省一个领导小组一行3人带着种种假设情况到大亚湾核电基地查访。他们驾驶挂着普通牌照的车辆冲过由保安把守的第一道关卡后,在武警哨位被当班哨兵陈绍来拦下。3人故意不听从指挥,趁陈绍来下来检查证件之机一踩油门冲了进去。陈绍来立即发出报警信号,中队长林健随即启动紧急预案,然后带领应急小组迅速赶到现场,将3名“强行闯卡者”全部堵在警戒区域。广东省有关部门在事后的通报中,特别赞扬了大队官兵高度的警惕性和过硬的素质。
台风来袭——哨兵曾用背包绳将自己绑在哨位上
在大队与任何一名战士聊天,都能听到生动的故事。士官胡建标在大亚湾守卫5年,1800多个日子就是1800多个细节,汇成了官兵战斗生活的情景剧。
核电基地占地广阔,大队执勤点多、 线长、面广,官兵执勤每天要查验上万次车辆和数万人次的证件,仅上下班高峰期举手敬礼就达2000余次,一句“您好,请出示证件”的执勤用语得讲上千遍。一天执勤下来,口干舌燥,非常疲惫。
大亚湾处于雷电频发区,经常发生雷击现象,一天,战士张贵武正在哨位执勤,突然天色变暗、雷声大作,一道刺眼的闪电过后,一个震耳欲聋的雷声在哨楼附近炸响。张贵武只听到“啪”的一声,执勤台上的电话被雷击击碎。大队领导和基地主管安全的领导赶过来查看后高度重视。此后,大队在基地的支持下为所有哨楼都安装了避雷设施。
大亚湾属于典型的亚热带海洋性气候,风多是这里的特点。已经退役的老兵苏毅星记不清经历了多少次台风,但他自夸是全大队官兵中在哨位上经历12级台风最多的。大队有部分哨位位于海边,台风来临时,哨兵如不注意就有可能连人带抢被卷入大海。苏毅星开动脑筋想出了个办法,在哨位上常备背包绳,台风来临时,哨兵迅速将自己牢牢绑在哨位上。这个方法在大队已坚持过一段时间,保证了哨兵在台风中的执勤安全。
“大亚湾美丽如画,我们坚守哨位奉献青春。无怨无悔,我们是光荣的核电卫士......”业余时间,官兵们唱起了自创的歌曲,抒发着男儿豪情。
>>>相关阅读>>>揭秘新疆特战武警反恐:哈萨克族战士扮羊倌打探
凛冽的北风抽打着荒凉的戈壁滩,浓雾包裹着孤零零的几栋民房。
冬日的一个傍晚,阿克苏郊区,武警新疆总队三支队特战分队秘密潜到暴恐分子藏身的民房前。一场捕歼战斗即将打响,指挥员迟迟没有下定决心。浓雾和丛林遮掩着这栋房子,凶残狡猾的暴恐分子携带武器藏匿其中,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现场氛围紧张得令人窒息。
“我去摸摸情况!”队伍里,哈萨克族特战队员阿扎马提站了出来。指挥员沉思片刻后批准了阿扎马提的请求。只见阿扎马提换上厚厚的羊毛坎肩,用沙土朝被紫外线晒得黑黝黝的脸上一抹,活脱脱一个当地羊倌。
哼着哈萨克民歌,甩着赶羊的鞭子,阿扎马提慢悠悠地往民房走去。突然,一名暴恐分子发现了阿扎马提,警惕地问:“谁?”阿扎马提机智地回答:“赶羊回来咧,尿急了。”
趁着浓雾,阿扎马提顺利撤了出来,迅速将现场情况提供给突击队员。此役,特战分队抓获10余名暴恐分子。
阿扎马提荣获入伍的第一个嘉奖。作为列兵初战告捷,披红挂彩载誉回到中队,大伙问他当时的情况,他说:“哈萨克族有句谚语,有力气只能摔倒一个莽汉,有智慧才能打倒一百能人。对付狡猾的狼崽子,好猎人光枪打得准不行,还得开动脑瓜子。”
从此,“机灵鬼”成了阿扎马提在特勤中队的“绰号”。入队第二年,中队组织新老兵进行攀登训练。爱琢磨的阿扎马提利用周末找到附近山上采药的老把式,反复请教攀登陡峭山岩的经验。攀登擂台赛那天,阿扎马提大出风头,攀登速度竟比老兵还快了数秒钟。
如今,已是下士的阿扎马提琢磨的事越来越多,特战技能也越来越精湛,成为中队不可或缺的“小参谋”。
今年夏天,一场实战化红蓝对抗演练在南疆腹地展开。一路苦苦追击、却不见蓝方分队踪迹的红方分队,半路停下来开起“诸葛亮会”。
“不能这样跟着敌人屁股后头,肯定会被他们拖垮的。”阿扎马提判断,天气炎热难耐,两天奔袭下来,对手携带的饮水肯定所剩无几。他从牧民那里打听到,方圆百余公里只有两口老泉。他建议在通往水源地的路上分别设伏。
果不其然,蓝方分队趁着夜色,派出侦察兵来到水源地勘察。红方分队队员跟着“蓝军”侦察兵,找到了他们躲藏的山洞。子夜时分,红方突然发起攻击,将蓝方队员一举擒获。
庆功会上,战士们嚷着要阿扎马提说两句。阿扎马提说:“再狡猾的豺狼也斗不过聪明的猎人。我们要当那个最聪明的‘猎手’,守好我们的家园。”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