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高山、蹚激流,在漫漫邮路上他“走”成了全
湖南省株洲市退役军人罗春生——
“山乡信使”讲述红色故事
■王志伟 杨 波 华 山
“咱们炎陵是一片红色热土,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年全县总人口不到12万,有3万多优秀儿女为革命英勇献身……”近日,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80岁老兵罗春生,走进炎陵县国防教育基地,为应征青年讲述当地红色历史,勉励他们传承革命传统,坚定从军志向,早日在军营建功立业。
位于井冈山西麓的炎陵县,境内峻岭重重。曾经,这里的乡镇不通公路和电话,乡亲们与外界的联系,全靠邮递员。1968年杜鹃花开时,从铁道兵某部退役回乡的罗春生,成了一名乡村邮递员。
“都说山里邮路难走,这份差事苦,可我当过兵、身体素质好,再苦再难也不怕。”从此,罗春生与扁担、柴刀为伴,挑着邮件徒步穿行在红军走过的莽莽群山中,成为老区群众与外界联系的桥梁。
那年夏天大雨不断,通往瑶乡的道路被洪水冲毁。罗春生在邮件中发现一封大学录取通知书,他知道这对山里孩子意味着什么。不顾路途艰险,他把录取通知书送到瑶族女孩盘银花手中。瑶乡乡长得知喜讯赶来,看到罗春生满身泥水,双腿被碎石划破,动情地对他说:“你来了,乡亲们就觉得国家一直关心着咱瑶胞!”
那些年里,罗春生翻高山、蹚激流,在漫漫邮路上“走”成了全国模范。1977年,罗春生作为代表赴京参加全国邮电部门学大庆会议,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
上世纪90年代,罗春生退休后将扁担交给儿子罗石勇。罗石勇参军后,在罗春生“山里不能没有邮递员”的谆谆嘱托下,他的徒弟漆发明继续挑起扁担,在山间邮路上一走又是几十载。
“山乡信使”的使命有人传承,罗春生这位足迹遍及罗霄深山、熟悉山峦间那些革命旧址的老兵,又有了新的“任务”——很多中小学邀请他进校园宣讲当地红色历史,讲述英烈故事。
“‘盐娘’聂槐妆穿上浸透了盐水的棉衣,从十都镇后山攀上黄洋界,给井冈山上的红军送去急缺的盐……”“烈士吴月娥也是十都人,18岁那年不幸被俘,敌人押着她找红军。在一处悬崖边,她猛地抱住敌军连长,跳下山谷……”在罗春生绘声绘色的讲述中,那些曾闪耀在罗霄深山的点点星火,那些把热血洒在莽莽群山的英烈,触动着学生们的心灵,播下红色的种子。
在“水口建党”旧址水口镇叶家祠等炎陵当地的一些红色景点,也经常出现罗春生的身影。他义务为游客讲解,把当地的红色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罗老兵的讲述虽然不像专业讲解员那样系统,但作为土生土长的炎陵人,他对这片红色热土充满感情,讲起来更有感染力。”廖车车上学时就听过罗春生的国防宣讲,退役回到家乡,在十都镇武装部工作的他,常邀请罗春生为应征青年讲传统、谈抱负,“他以老兵的身份、从老兵的视角、用老兵的语言,讲述自己参与修建成昆铁路的军旅经历,宣讲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革命军人的信仰信念,对应征青年很有教育意义。”
“作为一名老兵,讲好红色故事,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相传,动员更多老区青年参军入伍、报效国家,这是我的心愿。”罗春生说。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