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警江西总队开展沉浸式教育,引导官兵长征源
长征源头探初心
■刘强 何宗卯 彭贤茗
深秋时节,于都河畔,河水奔流不息。
“90年前,中央红军从于都集结出发,踏上漫漫征途,用信仰和生命开启了改变中国前途命运的伟大征程……”10月10日,于都长征出发纪念广场,武警江西总队聚焦“铁心向党铸忠诚、同心奋进担使命”深化教育实践活动第三专题沉浸式教育课拉开帷幕。
如帆矗立的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碑前,授课人徐雄伟围绕“坚信正义的事业必然胜利,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主题,从“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从近代百年屈辱史中汲取国无防不立的惨痛教训”“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从漫漫征途中探寻人民军队从绝境走向胜利的制胜密码”“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踏着先烈血迹前进’中坚定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的必胜信念”三个方面,带领官兵追忆历史、探寻初心;通过一个个鲜活人物、一串串翔实数据、一段段感人故事,引导官兵深刻认识到“能战方能止战,准备打才可能不必打,越不能打越可能挨打”这一战争与和平的辩证法,在回顾苦难辉煌中筑牢铁心向党的理想信念,焕发矢志奋斗强军的强大动力。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总队政治工作部领导说,在长征集结出发地开展教育授课,是总队“沉浸式”“情景式”教育模式的持续创新拓展,让官兵追寻红军的记忆,倾听历史的回响,感悟老一辈共产党人的奋斗初心、光荣传统,致敬90年前那一场艰苦卓绝、气吞山河的伟大远征,筑牢铁心向党的忠诚信念,扛起同心奋进的使命担当。
信仰浸染了生命,生命诠释着信仰。信仰,是古柏“甘做共产主义铺路石”的视死如归,是江善忠“死到阴间不反水、保护共产党万万年”的旷世遗言,是刘伯坚“生是为中国、死是为中国”的壮怀激烈,是方志敏“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绝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的坚贞誓言……
“他们靠的就是坚定的革命理想信念。最重要的信念就一条,就是相信共产党,相信红军,相信跟着共产党做的事情就是为穷苦老百姓好,相信共产党说的就是真理。”走进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徐雄伟边走边向官兵讲述一个个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看着墙上“中央红军从出发时的8.6万人,最后到达陕北只剩7000余人。赣州10.82万有名有姓的烈士中,3.2万余人只有一张标注着‘北上无音讯’的烈士证明书……”的字样,现场官兵深受触动,红了眼眶。
“我们不是生活在一个和平的时代,我们只是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家,可和平从来不会从天上掉下来,和平是先烈拿命换来的,现在,需要我们来捍卫……”走进叶坪红军广场,面对着由鹅卵石铺成的“踏着先烈血迹前进”八个大字,徐雄伟结合当前国际形势,讲述改革强军的重要意义,激励官兵作为新时代革命军人,要有“国之大者”的胸怀、敢打必胜的信念与决心,引发大家强烈共鸣。
从部队营区到于都河畔,从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到长征渡口,从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纪念馆到梅岭三章纪念馆,徐雄伟以情景带入式、提问诱导式、沉浸体验式等方式,带领大家重温那段战火熏燎的岁月,探寻人民军队在艰苦卓绝的长征和三年游击战争中从绝境走向胜利的制胜密码,引导广大官兵坚定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的必胜信念。
“从于都河畔出发,中央红军长征途中跨过24条大河、翻越18座大山,共进行380余次战斗,牺牲营以上干部430余人……”看着一幅用80多双草鞋拼成的中国地图,赣州籍三级警士长邓月明感动不已,“红军将士战胜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创造了气吞山河的人间奇迹。新的长征路上,我们一定要弘扬长征精神,苦练过硬本领,努力完成好各项任务。”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授课结尾,徐雄伟带领官兵们齐声朗诵毛主席的诗作《七律·长征》,铿锵有力的声音响彻于都河畔,久久回荡……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官兵们纷纷表示,驻守在江西这片红土圣地上,一定要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把理想抱负融入强军伟业,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发扬优良传统,以只争朝夕的战斗姿态,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当好新时代的红军传人。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