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集团军某旅切实提升训练实战化水平,为战场
第79集团军某旅切实提升训练实战化水平——
一场大风缘何“刮走”一场胜利
■王立军 林 海
戈壁滩上,第79集团军某旅一场电子对抗综合演练正在进行。
“报告站长,方舱外风力超过7级,是否降低天线高度,或撤收天线?”
“现在处于对‘敌’干扰压制关键期,立即启动备用装置。”某站站长王洋判明情况后回复。
接到指令,站内成员迅速将备用拉环、拉绳固定在重新设置的地钉上,依次对天线杆、天线体进行加固。方舱内干扰员同步选定干扰参数,依照站长指令发送干扰信号,对“敌”进行干扰压制。
“风力条件即将达到装备性能可承受极限,我们还能果断拿出应对办法。要是在过去,我们肯定撤收天线。”王洋表示,因处置不当,去年他们曾吃了一场败仗。
那次演练开始前,王洋特意留心天气情况,预报最大风力5级。然而,当他带领班组成员按计划开设干扰站后,实际风力却大于5级。天线被大风刮得倾斜,考虑到装备安全,王洋下令降低天线高度,结果干扰强度受到影响,吃了败仗。
“战场上,随意降低天线高度或者撤收天线,就等于主动放下武器。”复盘总结时,旅领导一针见血指出,战场环境不会一成不变,一旦错失战机,势必影响战局。
一场大风“刮走”一场胜利,也暴露出实战意识不强的问题。官兵吸取教训,对照查摆,制订整改措施。同时,旅作训部门带领训练骨干对照任务实际,认真梳理恶劣天气条件下专业训练、装备操作中容易忽视的细节,机关业务部门和基层官兵合力做好装备保障、人员安全等工作,切实提升军事训练实战化水平。
“再遇到大风怎么办?”这阵“风”始终盘旋在王洋心头。他同战友反复试验论证,一系列应对措施出炉:在原有基础上为天线杆增加备用拉环和拉绳,提高拉绳张力增加稳定性;杆体改装为液压升降模式,增强垂直负荷能力,在驻车状态下提高两个扛风量级……
“现在,遇上恶劣天气,启动备用装置就能继续战斗。”受到鼓励的王洋,又与战友一同探索拓展干扰距离、提升干扰效率的手段,让装备发挥最大效能,为战场打赢蓄力。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