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媒:中国布局海上发射平台与传统发射场互补
参考消息网6月12日报道俄媒称,最近最重要的一条航天新闻,当属中国首度自海上浮动平台完成火箭发射,对中国来说具有火箭运输上的优势。在美国,“移动发射基地”施工潮也在涌动。
据俄罗斯《消息报》6月10日报道,中国在6月5日首次海上发射“一箭七星”,让人联想到上世纪90年代雄心勃勃的“海上发射”项目。
报道称,该项目是由俄罗斯、乌克兰、美国共同组建的合资企业购入移动石油开采平台,对其进行改建并取名“奥德赛”,同时研发出“天顶-3SL”运载火箭。按企业创办者的构想,它们将自公司总部所在的加利福尼亚州长滩基地出发,定期前往发射点即太平洋中部靠近赤道的海域执行任务。
报道称,北京驾驭的是完全不同的“船”。长征十一号与之形成了鲜明对比,作为固体燃料火箭,它能够长年存放,随时可以按需迅速发射。6月5日所使用的平台未来可以同时搭载5-6枚此类火箭,依次完成发射。
参考消息网6月12日报道俄媒称,最近最重要的一条航天新闻,当属中国首度自海上浮动平台完成火箭发射,对中国来说具有火箭运输上的优势。在美国,“移动发射基地”施工潮也在涌动。
据俄罗斯《消息报》6月10日报道,中国在6月5日首次海上发射“一箭七星”,让人联想到上世纪90年代雄心勃勃的“海上发射”项目。
报道称,该项目是由俄罗斯、乌克兰、美国共同组建的合资企业购入移动石油开采平台,对其进行改建并取名“奥德赛”,同时研发出“天顶-3SL”运载火箭。按企业创办者的构想,它们将自公司总部所在的加利福尼亚州长滩基地出发,定期前往发射点即太平洋中部靠近赤道的海域执行任务。
报道称,北京驾驭的是完全不同的“船”。长征十一号与之形成了鲜明对比,作为固体燃料火箭,它能够长年存放,随时可以按需迅速发射。6月5日所使用的平台未来可以同时搭载5-6枚此类火箭,依次完成发射。
此外,海上发射公司恨不得将火箭拆装并绕行整个世界,而中国的火箭制造厂通常位于沿海工业及基础设施发达之地,将成品运送至港口比偏远地区的发射基地更省事也更便宜。
最重要的区别当属目标。海上发射公司的业务具有纯粹的商业属性,目标是从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发射业务中分得一杯羹,所以才摈弃重型陆基火箭,选择了能从赤道将同样运力送入轨道的轻型便宜的中型火箭。然而,由于各类原因,公司甚至无法揽到足够订单,以摆脱亏损状态。中国的替代发射平台与技术能够与传统发射基地分庭抗礼。这些平台与技术拥有一系列优势,超出了通常的经济考量范畴,因此,不只中国,它们在美国也受到追捧。
报道称,对于大型运载火箭的发射,传统航天基地是不可或缺的。然而,对于轻型火箭而言,传统基地的必要性就不那么突出了,何况如今经常会用到体量更小的火箭。
那么,为何全球发射市场的领军国家对轻型火箭及替代发射平台趋之若鹜?毕竟使用久经考验或是经过改良的中型运载火箭,便能从传统发射基地完成数量不限的发射。那是因为,不受常规发射基地限制、能够长久存放的运载火箭,可以在接到命令后迅速完成发射,请注意,不是在数周之后,而是数天甚至数小时后!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这非常必要,尤其是那些已经习惯于享受大型卫星群所提供便利的国家。
所幸的是,目前尚未遭遇的确需要这样做的类似情形。事实上,很多类似项目同时推进,这只可能是出于军事方面的考量。美国人对此并不遮掩,由五角大楼高级研究项目局牵头,公开遴选能够以最高速度将有效运力送入轨道的最佳方案,维珍轨道公司也说,它选择了太平洋上的关岛作为发射基地,那里坐落着美国本土之外最大的战略空军基地。
报道称,在危急情形下,传统基地将忙于其他更重要的发射事务。而海上及空中发射平台的机动性能便派上用场。(编译/童师群)
延伸阅读:中国航天首次海上发射!
北京时间2019年6月5日12时06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CZ-11号火箭执行了我国首次海上发射任务,共搭载7颗卫星。北京航天驭星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航天驭星”)承担了此次发射的测控任务,为火箭及其中4颗卫星入轨提供测控服务,这是国内民营商业卫星测控公司首次完整执行火箭测控、卫星入轨测控及境外测控任务。
长征十一号海上发射出发前
完美解决落区问题!
由于火箭在飞行过程中会多次进行舱段的分离,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建立的内陆火箭发射场周边的火箭残骸落区不再是绝对的无人区。因此在设计火箭的飞行轨迹时,宁可牺牲运载能力也要尽量避开村镇。同时,在每次发射任务之前,还要将落区内百姓疏散到安全地带,保障人员安全。这给当地百姓带来极大的不便,也增加了火箭发射的经济成本和工作难度。采取海上发射,灵活选择发射点,航落区(航区和残骸落区)大多为公海,有效解决航落区安全性问题。
海上如何发射?
陆地发射需要发射场,而海上没有固定的发射场和塔架,这就需要这艘大型半潜式驳船。它的甲板面积十分巨大,长110米,宽近80米,面积超过一个标准的足球场。由它改装成的发射平台,可以同时容纳下火箭、各种保障车辆以及各种设备。
跟陆地上一样,虽然是临时搭乘了一回船,发射塔架还是必不可少的。这个高15.5米的家伙就是海上发射的特别定制!在发射之前,长征十一号将在塔架的牵引下完成起竖,同时塔架还将保证整个火箭箭体的稳定。
海上发射塔架
据悉,航天驭星成立于2016年10月,是我国领先的商业卫星测控服务商,可以为全球商业卫星提供低成本、高性能、超便捷的卫星在轨综合服务的一站式解决方案。公司核心团队均来自我国航天系统核心单位,从事卫星研制与卫星测控工作多年,具备很强的技术实力和卫星测控经验。
谁又是长征火箭海上首秀的第一批“乘客”?
长十一海上首秀,搭载了7个有效载荷,这7名乘客都是谁呢?它们是:捕风一号A/B卫星、中电网通一号A/B卫星、吉林一号高分03A卫星、天启三号卫星和潇湘一号04星。
捕风一号A/B卫星主要用于台风等极端天气监测,可准确测量海面风场,实现精准预报台风。目前已有的气象监测手段多为探测高层风,其它微波探测方式也难以在任意气象条件下获取海面风场。捕风一号卫星有望能够全天时获取对于台风预报极其重要的底层风场数据,从而精准预报台风等极端天气。
中电网通一号A星、B星是我国“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的首发试验星,将完成通信组网、星间测量、导航增强、对地遥感等多功能综合测试,未来还将再发射上百颗卫星,与地面站协同工作,建立起全球覆盖、按需服务的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系统。
其他3颗小卫星,将在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卫星数据采集等领域展开应用。
航天驭星取得了我国商业航天领域的多个突破:取得了国内第一个商业卫星测控站电台执照;建成了覆盖全国的商业卫星测控网并积极布局海外测控站;拥有了自己的商业卫星测控指挥中心。加上本次服务的4颗卫星,航天驭星累计服务的商业卫星达到21颗,在国内商业卫星测控市场遥遥领先。
(责编:白民伟)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