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RSS地图 中国专业特种部队军事网 - 特战基地
您的当前位置: 主页 > 军事新闻 > 军情动态 >

俄媒披露深海潜艇事故细节:蓄电池舱着火

来源:特战基地 编辑:西陆网 时间:2025-07-11 22:16
导读:参考消息网7月5日报道俄媒称,俄罗斯国防部长谢尔盖绍伊古4日向总统普京汇报说,酿成深海潜艇事故的主要原因是蓄电池舱失火。 俄罗斯总统普京神色凝重地听取国防部长绍伊古汇报

参考消息网7月5日报道俄媒称,俄罗斯国防部长谢尔盖·绍伊古4日向总统普京汇报说,酿成深海潜艇事故的主要原因是蓄电池舱失火。

俄罗斯总统普京神色凝重地听取国防部长绍伊古汇报(俄罗斯总统网站)

据俄新社7月4日报道称,蓄电池舱失火后,火势开始向其他地方蔓延,但并未导致潜艇上的核装置出现故障。此前,官方一直未提及艇上有核反应堆。

绍伊古说:“潜艇上的核装置处于完全绝缘状态,系无人操作。加上艇员们完成了保护核装置的一切必要措施,后者完全处于可正常工作状态。这令我们萌生了在相当短时间内修复潜艇的希望。”

另据《俄罗斯报》网站7月4日报道称,俄罗斯国防部长谢尔盖·绍伊古3日抵达北莫尔斯克市,发生火灾并导致14名艇员死亡的深海潜艇已经在早些时候被送至那里。

绍伊古听取了北方舰队司令亚历山大·莫伊谢耶夫和海军总司令尼古拉·叶夫梅诺夫的报告。此外,绍伊古还主持召开了事故调查委员会会议。

绍伊古在会上公开了此前不为人知的事故详情。他说:“潜艇艇员在千钧一发之际做出英雄之举——他们先从陷入火海的舱内解救出工厂派来的非军事人员,然后立即关闭舱门防止火势蔓延到整个潜艇。他们为拯救同志和保护潜艇奋战到最后。”

绍伊古还说:“潜艇上的艇员们都是独一无二的军事专家,这些高级专业人才为分析地球水圈进行了重要研究。”

参考消息网7月5日报道俄媒称,俄罗斯国防部长谢尔盖·绍伊古4日向总统普京汇报说,酿成深海潜艇事故的主要原因是蓄电池舱失火。

俄罗斯总统普京神色凝重地听取国防部长绍伊古汇报(俄罗斯总统网站)

据俄新社7月4日报道称,蓄电池舱失火后,火势开始向其他地方蔓延,但并未导致潜艇上的核装置出现故障。此前,官方一直未提及艇上有核反应堆。

绍伊古说:“潜艇上的核装置处于完全绝缘状态,系无人操作。加上艇员们完成了保护核装置的一切必要措施,后者完全处于可正常工作状态。这令我们萌生了在相当短时间内修复潜艇的希望。”

另据《俄罗斯报》网站7月4日报道称,俄罗斯国防部长谢尔盖·绍伊古3日抵达北莫尔斯克市,发生火灾并导致14名艇员死亡的深海潜艇已经在早些时候被送至那里。

绍伊古听取了北方舰队司令亚历山大·莫伊谢耶夫和海军总司令尼古拉·叶夫梅诺夫的报告。此外,绍伊古还主持召开了事故调查委员会会议。

绍伊古在会上公开了此前不为人知的事故详情。他说:“潜艇艇员在千钧一发之际做出英雄之举——他们先从陷入火海的舱内解救出工厂派来的非军事人员,然后立即关闭舱门防止火势蔓延到整个潜艇。他们为拯救同志和保护潜艇奋战到最后。”

绍伊古还说:“潜艇上的艇员们都是独一无二的军事专家,这些高级专业人才为分析地球水圈进行了重要研究。”

绍伊古表示,所有牺牲的艇员将被追授国家奖章。此外,俄国防部将向所有遇难者家庭提供帮助。

有消息称,军方决定不公开失火深海潜艇的型号。俄总统新闻秘书德米特里·佩斯科夫3日表示:“这些信息属于国家机密,为了国家利益和安全不得公开。”

又据俄罗斯《生意人报》网站7月4日报道称,电路短路被认为是AS-31核动力深水站发生悲剧的原因之一。短路可能引燃了电缆外皮或变压器油,烟雾经通风装置在舱内扩散。一名消息人士指出,大部分艇员当时正在休息,来不及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只有当天值最后一班岗的5人得以幸存——他们成功阻止了火势蔓延,让潜艇上浮。

一名接近海底考察队的消息人士表示,AS-31潜艇的事故发生在1日21时左右。潜艇当时在位于科拉湾入海口(巴伦支海)的北方舰队训练场执行作战任务。艇员们按照日常作息值班,大部分艇员1日晚应该待在用特殊隔板与服务舱和指挥舱隔开的生活舱内。

专家认为,短路可能引起电缆外皮或变压器油燃烧,燃烧产生的烟经过通风装置在舱内扩散。有毒物质飘到其他船舱,艇员此时再作反应为时已晚。

按照规定,每名艇员必须始终随身携带能在充满烟雾的船舱内坚持20分钟左右的呼吸装置。根据生产商的设想,即使在最复杂的情况下,这段时间也足够艇员找到并接上提供新鲜空气的固定呼吸系统。

但出于某种原因,艇员们2套系统都没能用上。消息人士说:“在密闭室内,只要吸入几口毒气,人就会丧失意识。”

消息人士告诉媒体,巴伦支海训练场水域的深度对AS-31来说不算深——200米左右。一整套上浮操作用了大约10分钟,但这几分钟对14名严重中毒的艇员来说是致命的。

报道称,值班人员让AS-31顺利浮出水面,挽救了托付给他们的潜艇。在此之后,它被送进考察队基地的船坞。

《生意人报》采访的专家一致指出,事故原因要在登艇进行必要调查、询问生还者和完成必要的专家鉴定后才能确定。这些程序目前暂未启动。

此外据俄罗斯《消息报》网站7月3日报道称,俄国防部长谢尔盖·绍伊古与失事深海科研潜艇的研制方代表举行会议,要求在最短时间内修复潜艇并恢复其使用。

俄新社援引国防部通报称:“绍伊古要求北方舰队司令部与工厂代表一起在最短时间内制订并落实修复深海潜艇的措施。”

【延伸阅读】4.6万吨级巨鲸!看最大核潜艇如何出海

台风级(俄军代号:941型鲨鱼级)是俄海军(苏联海军)研发的第四代战略核潜艇。该级艇是俄军现役最大、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核潜艇。首艇于1976年开工建造,1981年投入服役,共建成6艘(第7艘在完工40%后被拆解),目前仅有一艘“迪米特里·顿斯科伊”号(TK-208)仍在服役。图为该艇出航图,可见仍在改装中的“戈尔什科夫”号航母。

台风级核潜艇全长175米,全宽23米,吃水12米,水下满载排水量4.6万吨(相当于美海军俄亥俄级核潜艇的2倍),搭载2台OK-650B压水堆(单台输出功率190兆瓦),采用双轴推进,水下最大航速27节,极限下潜深度400米,水下自持力超过4个月。图为外国军迷制作的台风级核潜艇剖面图。

外媒制作的台风级潜艇与美国纽约西格拉姆大厦(158米)、伦敦圣玛莉艾克斯30号大楼(180米)的尺寸对比图。

台风级的武器系统包括艇艏的6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可发射重型线导鱼雷或巡航导弹,但其威力最大的武器还是要数布置在发射筒中的20枚RSM-52(旧称R-39,北约代号:SS-N-20)潜射弹道导弹。图为台风级开启4个弹道导弹发射筒资料图。

每枚导弹最大射程达8300公里,可载10个20万吨级TNT当量的分导核弹头,意味着一艘台风级可在半小时内毁灭敌方200座城市。图为台风级在北极试射RSM-56潜射弹道导弹资料图。

图为俄军台风级、北风之神级与英军前卫级战略导弹核潜艇技术参数比较图,与台风级(20枚RSM-52导弹,每枚搭载10个分导弹头)相比,作为后继者的北风之神级的核弹头数量实际有所退步。

台风级(后)与北风之神级(前)战略核潜艇合影,可见前者尺寸要远大于后者。

尽管仅有一艘台风级仍在服役,但该级核潜艇的历史地位非同一般,作为冷战时期两个超级大国间战略威慑的重要“象征”之一,将被人们永远铭记。图为俄军迷与退役的台风级核潜艇合影,可见后者的尺寸之大。

由于吨位巨大,台风级核潜艇每次出港,都需要至少3艘拖船协作,才能推至预定水域。

俄军巡逻快艇驶过2艘并排停靠的台风级核潜艇。

台风级艇员在港内清洗艇体,可见艇员与尾部其中一个推进器的尺寸对比。

台风级潜艇特写照。

(责编:白民伟)

责任编辑:特战基地编辑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19-2024 Power by 特战基地 www.tezhanjidi.com 备案号:吉ICP备19000289号-2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