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RSS地图 中国专业特种部队军事网 - 特战基地
您的当前位置: 主页 > 军事新闻 > 军情动态 >

动手!俄伊再联手,开始对拜登“瓮中捉鳖”

来源:特战基地 编辑:西陆网 时间:2025-07-11 22:03
导读:上个星期天,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加了个班,往伊拉克西北部的美国领事馆和美国基地附近送了12枚导弹。 从军事效果来说,这些导弹几乎都炸在了空地上,纯属浪费。 但有意思的是,

上个星期天,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加了个班,往伊拉克西北部的美国领事馆和美国基地附近送了12枚导弹。

从军事效果来说,这些导弹几乎都炸在了空地上,纯属浪费。

但有意思的是,伊朗借着这个“空炸”,一口气打疼了三家的脸——

打得轻点的,是伊拉克。

伊朗说了,早就告诉你不要让人拿你当靶子吧,现在美国、以色列都可以用你的地盘搞反伊朗活动,伊拉克的弟兄们到底做不做得了主?做不了?好,我来帮你!

打得重一点的,是以色列。

打完之后,伊朗很光棍儿地承认了,瞄准的就是以色列设在伊拉克的“战略中心”,至于理由嘛,自己猜去!比如说以色列上周是不是在叙利亚炸死过伊朗人?炸了就算了?还真当自己是中东无敌小霸王了!

上个星期天,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加了个班,往伊拉克西北部的美国领事馆和美国基地附近送了12枚导弹。

从军事效果来说,这些导弹几乎都炸在了空地上,纯属浪费。

但有意思的是,伊朗借着这个“空炸”,一口气打疼了三家的脸——

打得轻点的,是伊拉克。

伊朗说了,早就告诉你不要让人拿你当靶子吧,现在美国、以色列都可以用你的地盘搞反伊朗活动,伊拉克的弟兄们到底做不做得了主?做不了?好,我来帮你!

打得重一点的,是以色列。

打完之后,伊朗很光棍儿地承认了,瞄准的就是以色列设在伊拉克的“战略中心”,至于理由嘛,自己猜去!比如说以色列上周是不是在叙利亚炸死过伊朗人?炸了就算了?还真当自己是中东无敌小霸王了!

当然,打得最重的,还是美国。

全世界都看到了,伊朗这次动手,表面上揍的是以色列的屁股,实际上呢,打的是美国的脸。

为什么这么说?

要知道,在本子偷袭珍珠港之后,除了恐怖分子之外,还从没有哪个国家,敢主动向美国本土或者美国的海外使馆、军事基地之类的主权区域开火,但伊朗不止敢,而且干了还两次!

上一次,是在特朗普用无人机暗杀苏莱曼尼之后,伊朗从上到下一边怒吼着“复仇”的口号,一边在提前知会伊拉克政府的情况下,小心翼翼地发射了一串导弹轰炸了美军基地......外面的空地,当时国际上还一片嘲笑,毕竟谁认怂了,谁霸气依旧,一目了然嘛。

当时美国本来就不占理,伊朗这种“表演式复仇”,美国人也很“大度”地没有回应。

但这一次,伊朗可没告知伊拉克,虽说明面的理由是报复以色列,但问题是,导弹附近,可就是美国新建成的领事馆和美军驻扎的机场,连伊拉克方面早先都通报导弹击中的就是美国领事馆,足以说明这个爆炸距离是非常接近了。

当然了,有人说了,只是在美国建筑周边爆炸,没有波及到。

各位,对于一般国家,只要弹片没炸塌我的建筑、没伤着我的人,当然就不算向我开战,但美国那是一般国家吗?

911之后,美国的主导战略早就变成了“先发制人”,也就是说,我不管你炸没炸塌我的建筑、伤没伤着我的人,只要我觉得你现在或者以后“可能”会通过伤害到我,那么我就有权先下手弄死你!

当年伊拉克军队可是连蹭破美国一点墙皮都没有吧?美国还不是以“可能”有威胁的借口直接打了?

而且,以色列和美国那是什么关系?以色列的“战略中心”为啥要紧挨着美国的领事馆和军事基地?美国对以色列那是有安全承诺的,小弟挨打了,大哥得负责。

特别是当前伊核谈判正在拉锯,按照美国无风还得三尺浪的尿性,那不得抓着这个机会无限放大,然后在谈判桌上压伊朗人一筹?

所以,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说,美国是一定要还击回去的——哪怕换个“文斗”的方式还回去呢——这才符合那个有震慑力的“霸道匪首”的人设。

但是美国的反应就很有意思。

首先,是澄清——那座领事馆大楼是全新的,无人居住,美国政府的任何设施都没有受到伤害,没有人员伤亡,意思就是,伊朗打的是伊拉克的领土和以色列的设施,虽然伊拉克是受我驻军保护的,以色列是我亲密小弟,但没打到我啊,所以我管不了。

然后,就是追责——支持伊拉克政府追究伊朗的责任,并支持中东小伙伴们合作对抗伊朗的此类威胁,翻译过来就是,伊拉克,你出面去要个说法吧,不然我面子过不去,另外还有那些看戏的,那些不接美国总统电话的,看到威胁了吧,还不赶紧来抱我大腿?

然后这篇就揭过去了......

毛主席曾经说过,帝国主义要是讲一点理的话,那是被逼得不得已了。

拜登这次选择性装瞎,就完美印证了毛主席的话!

首先咱们来说说伊朗的重要性。

从大局上来说,拜登的中东战略略非常清晰,那就是甩掉美国在中东地区沉重的军事负担,有序撤出,有限介入,以低成本、低风险方式维系在该地区的主导地位。

而要实现这个目标,最关键的一点就在于——能不能约束住伊朗这个不安分的对手。

所以“搞定伊朗”就成了拜登政府在中东的工作重心,甚至是唯一重心,为此他不惜主动解除了部分对伊制裁,在以色列嚷嚷着要炸伊朗核设施的时候扣住加油机,甚至停止对也门战争的支持对伊示好。

拜登的目的很明确——拉着伊朗重返伊核协议。

这里的“伊核协议”,还不止是限于当年奥巴马和伊朗谈出来的那个协议。

因为拜登现在面临的,是美国急于战略大收缩的新背景,要在中东地区收缩,先必须稳住中东的大局,而要稳定中东大局,就势必要通过重返伊核协议的谈判,谈出来更多的东西来——

第一层,是能不能通过“续约”的方式,先把核武项目给停了,减轻地区盟友给美国的压力。

如果这一层达到了,美国可以放开更多政治条件,欧洲可以提供资金和市场,来换取一个长久的Plus版协议,永久解除伊朗拥核的可能。

如果这一层也达到了,说明伊朗已经正常融入了西方主导的政治经济秩序,那么就可以尝试构建一个更长期、内容更广泛的Plus+版协议,遏止伊朗在地区的扩张倾向。

最好的结果,就是达成伊朗和美国地区盟友之间的势力平衡,形成伊朗、沙特、以色列三足鼎立的局面,美国在其中灵活周旋,四两拨千斤,依然是中东的绝对主导力量。

不得不说拜登想得挺好,不过真正实施起来,难度不是一般的大。

首先,盟友不愿意。

特朗普时候的中东政策比较粗暴,就是不允许存在让伊朗喘气的协议,重手压制伊朗的发展,让伊朗彻底锁死、内部崩溃。

这个政策虽说完全是为以色列定制的,不过伊朗在地区结仇太多,特朗普这种简单粗暴的思路,在中东可以说是大受欢迎。

然而现在拜登的政策,却让盟友们感受到了背叛和恐惧。

一旦伊核协议重新达成,伊朗身上没有了重重镣锁,以伊朗的资源潜力、人口规模,实力必然空前壮大,那时美国撤出,谁还能约束伊朗?中东地区不是任伊朗宰割么?

公平地说,这些顾虑其实更加现实,相比之下,美国通过伊核协议约束伊朗的想法多少有点理想主义——因为伊朗的扩张野心,绝不是一纸协议能够封印住的。

那华盛顿的精英们难道不知道么?

当然知道,但在聚焦印太战略的大目标下,美国搞区域收缩势在必行,而特朗普的政策固然能够压制住伊朗,却需要美国不断加大投入,强化美国在中东的存在,这和战略收缩是根本矛盾的。

所以,美国没有其他选择,只能寄望于谈判,特别是在拜登为了迎合美国建制派精英和舆论的口味,大搞价值观外交,往死了得罪沙特、埃及等一票盟国,以及混乱的阿富汗撤军,让严重依赖美国安全承诺的中东盟国信任大跌之后,美国只能寄望于伊核谈判的成功,让伊朗成为平衡美国地区盟友的力量。

其次,美国国内的反对。

美国两党对于拜登重返伊核协议的政策一直都有争议,即便在民主党内,质疑拜登政策的声音也不在少数,比如参院外交关系委员会主席、众院外交事务委员会主席、众院民主党党团主席等民主党大佬都明确表示反对。

特别是在美国两党斗争极化、伊朗形象长期过于“妖魔化”的背景下,任何一票都可能否决掉拜登的努力,所以拜登对伊朗的任何让步,可能都要付出很大的政治代价,才能维持国内的政治平衡。

其三,伊朗的态度。

在被美国制裁重创之后,伊朗国内经济确实面临着很大的困难,通胀长期保持在40%左右,内部压力不小。

但随着对美国制裁的适应,伊朗现在已经逐步建立了一套规避美国制裁的石油运输、交易、结算体系,去年石油产量就已经上升到了200万桶/日以上,出口70-100万桶/日。

到了今年,这个数字应该又有了一个不小的提升,特别是在中伊签订了25年的战略合作协议之后,中国对伊石油采购量上升至创纪录水平,已超越美国实施制裁前的峰值,而且中国的技术和投资,正在参与伊朗的基础设施建设,升级伊朗能源生产和运输能力,后期伊朗还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所以现在哈梅内伊和莱希的态度是,支持谈判,但不急迫,反正解除制裁以及不谈导弹问题、地区政策这些红线划在这儿,美国人必须切实让步。

要是不谈呢也可以,反正石油卖着,还可以放开手脚搞铀浓缩,伊朗也不着急。

就因为有来自盟友、国内政治的种种顾虑,加之伊朗的态度又十分强硬,所以从去年拜登上台推进伊核谈判以来,一直都没有取得什么实质性进展,谈判甚至一度停摆。

直到今年以来,形势彻底变了。

俄乌矛盾的快速激化,让拜登急于从中东抽身,稳定伊朗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了,于是,伊核谈判突然加速,美国的立场也是一让再让。

这种让步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其一,导弹问题和地区政策不捆绑谈判。

美国和盟友最关切的,除了伊朗的核进程,还有伊朗的导弹研发和地区扩张这两个问题,2015年奥巴马之所以能够谈成协议,就是因为只谈核问题,而假装没看到这两个问题的存在。

为此,特朗普上台的时候差点没把奥巴马喷死,之后特朗普之所以撕毁伊核协议,主要也是因为这份不涉及这两个问题的协议漏洞太大,对伊朗太有利,而对盟友没法交待。

其实拜登基本也是同意特朗普的主张,坚持核问题、导弹问题和地区政策问题必须连着谈,但偏偏,这两个问题又是哈梅内伊亲自划定的红线,压根儿没得谈。

连着几轮的维也纳谈判,主要也就是卡在这儿。

而现在,拜登终于让步了。

其二,大幅取消制裁。

责任编辑:特战基地编辑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19-2024 Power by 特战基地 www.tezhanjidi.com 备案号:吉ICP备19000289号-2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