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谈判背后大国博弈!国运来了挡都挡不住!
3月29日,俄乌第五轮谈判传出消息,据称谈判异常顺利,俄罗斯代表团团长梅津斯基宣称,本次谈判是“建设性”的,乌克兰做出重大妥协——已经承诺放弃加入任何军事同盟。
消息传出,全球资本市场欢欣鼓舞,欧美亚太股市都纷纷上涨。
那么,俄乌冲突即将迎来和平了吗?
在我看来,俄乌战争距离结束还很遥远,本次谈判双方在关键问题上差距很大,所谓的谈判取得“建设性”进展不过是俄乌双方共同向外界演的一出戏而已。
1 俄乌妥协的实质
下面我们来看看本次俄乌谈判究竟取得哪些进展。
首先是乌克兰方面做出的妥协:
1、乌克兰承诺永久中立,但是需要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以及其它6个国家(土耳其、德国、以色列、意大利、波兰、加拿大)提供具有法律意义的安全保障;
3月29日,俄乌第五轮谈判传出消息,据称谈判异常顺利,俄罗斯代表团团长梅津斯基宣称,本次谈判是“建设性”的,乌克兰做出重大妥协——已经承诺放弃加入任何军事同盟。
消息传出,全球资本市场欢欣鼓舞,欧美亚太股市都纷纷上涨。
那么,俄乌冲突即将迎来和平了吗?
在我看来,俄乌战争距离结束还很遥远,本次谈判双方在关键问题上差距很大,所谓的谈判取得“建设性”进展不过是俄乌双方共同向外界演的一出戏而已。
1 俄乌妥协的实质
下面我们来看看本次俄乌谈判究竟取得哪些进展。
首先是乌克兰方面做出的妥协:
1、乌克兰承诺永久中立,但是需要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以及其它6个国家(土耳其、德国、以色列、意大利、波兰、加拿大)提供具有法律意义的安全保障;
2、乌克兰承诺不加入任何军事同盟,包括北约;
3、乌克兰不再坚持收回克里米亚,先放个15年,以后再谈,顿巴斯两个独立国家问题由全民公投决定;
然后是俄罗斯做出的让步:
1、俄罗斯不反对乌克兰加入欧盟;
2、俄罗斯采取步骤缓和乌克兰军事冲突,将大幅度减少在基辅与切尔尼戈夫方向的军事行动。
以上就是本次俄乌谈判取得的“成果”,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些成果究竟有多大价值。
首先是乌克兰方面。
乌克兰的永久中立与不加入北约,是俄罗斯基本诉求,这个诉求不满足,俄乌战争就不可能结束。
乌克兰虽然表面上做出妥协,但是设置了很高的门槛——需要11个国家提供安全保障,而且这个安全保障需要写入这些国家的法律。
这个门槛一看就不大靠谱,俄乌冲突别人来调停就很不错了,还要提供安全保障,还要单独为此立法,这还不是一两个国家,乌克兰一口气开出11个国家清单,要求这11个国家为乌克兰安全保障立法。
就问一句,凭什么?
克里米亚与顿巴斯两个独立国家问题,双方分歧更大,乌克兰虽然表面上也愿意谈判,但是开出的条件是即使协议达成,还需要进行全民公投。
现在乌克兰是啥情况?
俄罗斯族人在乌克兰本来就处于少数,这几年大多数还跑回俄罗斯,留在乌克兰的都是亲西方的民众,这些民众会同意顿巴斯两个“国家”独立吗?会同意克里米亚归俄罗斯吗?
用脚指头想也不可能啊!
乌克兰方面打着全民公投的招牌,其实就是明确拒绝了俄罗斯的诉求(克里米亚归俄罗斯、顿巴斯两个“国家”独立)。因为有民意这个最好的招牌,其它各方也不好指责乌克兰。
俄罗斯对于乌克兰这些小算盘当然心知肚明,所以俄罗斯方面做出的“让步”也非常有限:
不反对乌克兰加入欧盟——过去俄罗斯就一直没有反对过乌克兰加入欧盟好不好?
俄罗斯采取步骤缓和乌克兰军事冲突,将大幅度减少在基辅与切尔尼戈夫方向的军事行动——在这两个方向本来就不是俄军部署的重点(重点在乌东地区),现在马里乌波尔即将拿下来,俄军正好在乌克兰战场调整一下部署。
之前俄军摊子铺得有点大,区区不到十万俄军却要在乌东地区合围多个乌克兰城市据点,光是维持乌东地区几十万平方公里的补给线就非常吃力。
现在俄军在基辅与切尔尼戈夫方向收缩,把主力集中在其它要点上,未来俄军反而更能有所作为。
以上就是俄乌谈判的成果分析,简单的说就是这样的情况:乌克兰根本不想妥协,只是做出一个妥协的姿态,而俄罗斯呢?根本就没有实质性让步!
那么,问题来了,为啥俄乌双方要联手给外界演这么一出谈判取得建设性成果的戏呢?
原因很简单,俄乌双方都面临着巨大的谈判的压力,双方都不愿意承担破坏谈判的责任。
2 俄乌面临的谈判压力
我们首先来看乌克兰。
乌克兰的压力来自于欧盟。
自从俄乌战争爆发以来,国际能源价格大涨,直接导致欧盟国家通胀指数飙升,欧盟国家领导人为了支持乌克兰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国内压力——简单地说,欧盟国家民众日子快要过不下去了。
欧盟统计局4月1日公布,3月欧元区消费者物价调和指数增幅从2月的5.9%跃升至7.5%,远超预期的6.6%。
能源价格约占消费价格指数的11%,自俄罗斯发动攻势以来,石油和天然气价格飙升。自今年年初以来,石油和天然气价格分别增长了52%和64%。
试想,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泽连斯基不拿出谈判的诚意,而是强硬要求继续打下去,估计欧盟就要撩挑子了!
所以,泽连斯基不得不在俄乌谈判上摆出一副全面妥协的姿态,但是在关键问题上设置很高的门槛(有些门槛还打着民意的招牌),让欧盟有苦说不出。
然后是俄罗斯。
俄乌战争以来,西方国家摆出一副硬脱钩的姿态,这方面俄罗斯虽然是有预案与准备,但是压力也很大。
现在的俄罗斯实际上非常希望一个有分量的大国站出来力挺,给予俄罗斯实质性的支持。
这个有分量的大国当然是中国——呃,印度同学你坐下,你分量还不够。
中国在俄乌冲突中的立场其实很清楚,其一,不参与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的制裁,与俄罗斯保持正常的贸易,第二,就是对俄乌双方劝和促谈。
简单地说,中国的立场就是扮演一个发挥建设性作用的中立者。
但是,目前国际舆论环境很微妙,一方面美国拼命造谣,声称是中国支持,让俄罗斯能够逃脱西方的制裁;另一方面,俄罗斯方面的官方发言人表态也很微妙。
列举一组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在俄乌战争后的涉华言论。
2月28日,扎哈罗娃在回答俄罗斯在世界上是否还有朋友的问题说,“当然有,看看世界大国的反应。那些不自诩为巨人,却是真正巨人的国家,特别是中国”。
3月4日,扎哈罗娃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国直接指出美国在乌克兰危机中扮演的角色,中国在评估某些事件时,不会上西方伎俩的当,莫斯科对北京不参与失实报道表示赞赏。
3月23日,扎哈罗娃在社交媒体上提到“看上去,他们(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想‘撕成碎片’的下一个目标是北京。美国一年前‘祭出’反华情绪,指控中方对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负责,是他们首次‘试水’,但中方并未向美国建立在谎言上的操纵企图屈服”。
4月1日,在俄罗斯外交部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提问有消息披露如果中国华为公司继续在电信领域对俄罗斯提供支持,可能会遭到美国的新制裁。扎哈罗娃就此评论称:“西方真的觉得北京能被吓唬住吗?他们太不了解中国历史和中国人民的性格了。”
扎哈罗娃还指出,“中国领导层和中国人民接受了挑战,击败了叛徒,应对住了制裁,建设了一个强大的以国民为导向的国家”。
扎哈罗娃这些言论单独来看都没问题,但是如果联系到这段时间西方世界甚嚣尘上的所谓的“中国支持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谣言,总感觉有点其它的味道。
中方的立场被外界歪曲,被误解是肯定不行的。
所以,这一次借着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访华机会,我们就再次做出明确表态。
过去我们只是简单表态“中俄合作无上限”,现在我们将给予这个“无上限”清晰的含义,就是争取和平无上限,维护安全无上限,反对霸权无上限。
同时,对中俄合作也设置了底线,这就是“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
这个表态清晰明确,是对美方涉华谣言最好的反击。另外,我们再来看看王外长与拉夫罗夫会谈的官方通稿。
2022年3月30日,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同来华出席第三次阿富汗邻国外长会的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在安徽屯溪举行会谈。
王毅表示,中俄关系经受住国际风云变幻新的考验,保持正确前进方向,展现坚韧发展势头。
双方发展双边关系的意愿更为坚定,推进各领域合作的信心更为牢固。中方愿同俄方一道,以两国元首重要共识为引领,推动新时代中俄关系不断向更高水平迈进。
拉夫罗夫表示,在国际形势发展的关键时刻,俄中两国元首保持战略沟通,为推动俄中关系稳步发展和促进全球多极化发挥重要作用。俄方愿同中方一道,将两国元首重要共识落到实处,持续加强高水平战略协作,深化双方各领域互利合作。同时在国际和多边舞台上,积极推进多极化进程,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联合国宪章宗旨原则。
拉夫罗夫通报了俄乌谈判情况,表示俄方致力于紧张局势降温,将继续同乌进行和谈,并同国际社会保持沟通。
王毅说,国际局势进入动荡变革期,见证着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方一贯支持世界走向多极化、国际关系实现民主化,一贯主张维护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一贯在国际事务中秉持客观公正,始终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
乌克兰问题有着复杂历史经纬和来龙去脉,既是欧洲安全矛盾长期积累的爆发,也是冷战思维和集团对抗造成的结果。
当前形势下,我们支持俄乌双方克服困难继续和谈,支持迄今谈判达成的积极成果,支持现地局势尽快实现降温,支持俄罗斯以及各方为防止大规模人道危机所作的努力。
从长远看,应当汲取乌克兰危机的教训,本着相互尊重和安全不可分割原则,回应各方的合理安全关切,通过对话谈判构建起均衡、有效、可持续的欧洲安全架构,实现欧洲的长治久安。
双方还就亚太局势、朝鲜半岛、金砖机制、上海合作组织、亚信等多边事务交换了意见,协调了立场。
这个通稿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细节,前面部分,王外长与拉夫罗夫都是互动的交流,但是到了最后面部分,就只有王外长的表态,而没有拉夫罗夫的回应。
这是啥意思?
大家可以去翻看过去我写中美会晤的文章,在出现只有一方表态,而没有另一方回应的时候是什么含义。
中方在俄乌冲突的立场非常清楚,“我们支持俄乌双方克服困难继续和谈,支持迄今谈判达成的积极成果,支持现地局势尽快实现降温。”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