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连香港都归还了,为何还不肯放弃马岛?
英国的本土面积仅为24.4万平方公里,大小与我国的广西省相当。就是这么一个独居于欧洲大陆西北面、被大西洋环绕的岛屿国家,一度称霸海上,拥有诸多海外领土,被称为“日不落帝国”。然而在英国殖民遗产转化过程中,与它国存在不少争端,比如马岛争端。
马岛的全称是马尔维纳斯群岛,位于阿根廷南端的南大西洋海域。2022年是英国与阿根廷之间爆发马岛战争的40周年,直到今天关于马岛的所属也依旧处于争议状态。
有人会联想到1997年回归大陆的香港,因为在1982年,不仅阿根廷和英国就马岛的主权开展争夺,中国政府也与英国展开了关于香港回归问题的谈判。两件事发生的时间相近,结果却相差甚远,英国对香港和马岛采取的措施为什么完全不同呢?有人认为一定是马岛具有什么特别之处,才使得英国不愿意交出占有权,这有一定的道理,但并不全面。
英国的本土面积仅为24.4万平方公里,大小与我国的广西省相当。就是这么一个独居于欧洲大陆西北面、被大西洋环绕的岛屿国家,一度称霸海上,拥有诸多海外领土,被称为“日不落帝国”。然而在英国殖民遗产转化过程中,与它国存在不少争端,比如马岛争端。
马岛的全称是马尔维纳斯群岛,位于阿根廷南端的南大西洋海域。2022年是英国与阿根廷之间爆发马岛战争的40周年,直到今天关于马岛的所属也依旧处于争议状态。
有人会联想到1997年回归大陆的香港,因为在1982年,不仅阿根廷和英国就马岛的主权开展争夺,中国政府也与英国展开了关于香港回归问题的谈判。两件事发生的时间相近,结果却相差甚远,英国对香港和马岛采取的措施为什么完全不同呢?有人认为一定是马岛具有什么特别之处,才使得英国不愿意交出占有权,这有一定的道理,但并不全面。
从根本上说,英国做出截然相反的选择是出于对中国和阿根廷综合国力的考量。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先后实现了原子弹、氢弹的成功研制,这对英国而言是一个潜在的军事威胁。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军事发展水平更是获得了很大的提升,在国际上逐渐扩大发言权,与解放前的贫苦面貌已经截然不同。
而且,早在建国初期,毛主席就提出了“另起炉灶”的外交政策,中英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如《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展拓香港界址专条》,都不被新中国所承认,与英国商议把1997年7月1日定为香港回归日期,实际上本就是中国做出的让步。如果英国当时选择拒绝,等同于要直面中国可能采取的所有反击,这无疑非常冒险。
相比之下, 阿根廷作为一个南美洲的发展中国家,国民经济高度依赖海外市场,在经济危机的冲击下大受创伤,而国内逐渐产生摩擦矛盾。正是在这种情形下,阿根廷政府为了转移民众注意力才想到了一直没能收回的马岛,与英国交涉的目的并不单纯,也不够坚定。英国面对综合国力不如自己、博弈态度也不算彻底的对手,并没有畏惧的意思。现实中的战况也符合英国的判断,尽管马岛战争由阿根廷主动发起,但仅仅在两个月过去后,便因自身海陆战的全线溃败而向英国投降了。
总而言之,英国对中国、阿根廷的胜率差别很大。一边是拥有核武器、导弹、核潜艇等重型武器装备,且坚定表示要收回领土的新生大国,一边是国力受挫、严重缺乏军队建设且斗争意志不够强烈的发展中国家,英国自然选择了不同的应对策略。
除此之外,当时的国际形势也影响着英国对待中国、阿根廷的态度。
二战后形成两极格局,英国本已经遭受战争创伤、国力大幅下降,自身的利益还继续被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挤占,不复当年的辉煌。如果它想要出兵某个国家,不得不考虑美苏两国的态度,因为如果得不到外界支持,无论战争是胜是负它可能都会遭受很大的损失。
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交,美国享受到了中国改革开放带来的红利,大量企业、投资涌入中国市场,中美经贸关系取得了巨大发展;政治上,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也有利于美国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如果此时英国与中国发生冲突,美国是不会给予英国帮助的,反而会为了自身利益而扔下英国这个“盟友”不管。
与之相反,对于英国与阿根廷的战争,美国名义上是作为两国的盟友从中进行调解,实际上却很快就从偏袒英国转为公开支持英国。英国得到了美国全方位的帮助,例如前沿基地、武器装备等;阿根廷却遭受了海上物资禁运的制裁,在缺乏石油、武器资源的情况下,阿根廷根本不可能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
由此可见,英国将中国视为对手的话只会得不偿失,对付阿根廷则不需要付出多么巨大的代价就能够达到目的。
从马岛与香港两块地区本身的情况来看,英国选择马岛而放弃香港也很有原因。
一方面,马岛比起香港更具利用价值。马岛坐落于南大西洋,气候非常湿润,利于植物生长,是发展畜牧业的天然宝地。岛上还有很多珍稀动物,如海狮、海象、各类企鹅,许多动物爱好者慕名前来,带动了马岛的旅游业发展。
马岛的矿产资源也非常可观,既可以开采到煤铁银,也藏有大量石油、天然气资源。因为地处海岛,马岛还拥有许多丰富的渔业资源。英国通过大力开发马岛上的各类资源,从中获得了不菲的收益,让它放弃马岛就等于放弃了大片的财富。香港虽然也为英国带来了收益,但不值得英国为此与中国交恶,利用香港回归与中国加深联系反而更加划算。
另一方面,马岛对于英国的文化认同感远高于香港。有一种说法是,1592年英国探险家约翰·戴维斯在探险中首次发现了马岛,第一次正式在马岛定居并且宣布主权的也是英国人。
尽管马岛后来落入不同国家之手,但总的来说,足有数百年的时间里是归英国管辖的,英国文化已经深深植入进这座岛屿。虽然阿根廷距离马岛更近,但岛上绝大多数居民更支持由英国来管理这片土地。香港的情况则截然不同。早在秦朝,香港所在的岭南地区便属于整个中国的版图,几千年过去,香港不会因为被英国占领了近150年就失去文化的底色,香港人民最认同的依旧是汉字、粤语、中华文化。
从英国对待香港、马岛的不同策略可以清楚地看出,国与国之间的博弈充斥着多方面的权衡、考量,唯有国力强盛才有资格谈及独立自主,不被外国干涉。
(责编:李雨)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