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一生只为他一人抬棺,若不死,必是元帅
1942年2月下旬,已经身处弥留的他,仍惦念革命未能胜利,不由得心有戚戚,遂对妻子等人嘱咐到:“待我死后,请将我的葬于杨家岭对面的桃花岭上,使我能够天天望着党中央、毛主席”。
3月6日,延安中央医院,45岁的他病逝。而对于这位同志 ,毛主席不仅留下了“忠心为国,虽死犹荣”的题词,还更是为他亲自执绋抬棺。这也是毛主席一生中唯一一次为他人抬棺,足见毛主席对他的重视。
而除了毛主席之外,当时朱德、任弼时、陈云等人也一同为他抬棺守灵安葬。他的地位可见一斑,他就是张浩。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张浩,原名林育英,1897年出生于湖北黄冈团风县林家大塆村。他也是“林家三兄弟”之一,还是林育南、林彪的堂兄。
而在13岁进入私塾读书不久,他便辍学操持手工染织业。1919年,五四运动席卷全国,当时林育南在家乡开办了通俗讲演社。作为堂兄的林育英也加入其中,并从中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在林育南结识恽代英之后,他们也很快便成立了共存社,这也是湖北共产主义小组的起源。1922年,林育英加入了共产党。
此时的共产党刚刚成立不久,因此也因循国外的经验主要发动工人运动。而林育英作为其中一员,也开始领导工人运动,他先后参加了香港海员大罢工,并在长沙鼓动了工人运动,还领导了1925年上海工人运动。
1942年2月下旬,已经身处弥留的他,仍惦念革命未能胜利,不由得心有戚戚,遂对妻子等人嘱咐到:“待我死后,请将我的葬于杨家岭对面的桃花岭上,使我能够天天望着党中央、毛主席”。
3月6日,延安中央医院,45岁的他病逝。而对于这位同志 ,毛主席不仅留下了“忠心为国,虽死犹荣”的题词,还更是为他亲自执绋抬棺。这也是毛主席一生中唯一一次为他人抬棺,足见毛主席对他的重视。
而除了毛主席之外,当时朱德、任弼时、陈云等人也一同为他抬棺守灵安葬。他的地位可见一斑,他就是张浩。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张浩,原名林育英,1897年出生于湖北黄冈团风县林家大塆村。他也是“林家三兄弟”之一,还是林育南、林彪的堂兄。
而在13岁进入私塾读书不久,他便辍学操持手工染织业。1919年,五四运动席卷全国,当时林育南在家乡开办了通俗讲演社。作为堂兄的林育英也加入其中,并从中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在林育南结识恽代英之后,他们也很快便成立了共存社,这也是湖北共产主义小组的起源。1922年,林育英加入了共产党。
此时的共产党刚刚成立不久,因此也因循国外的经验主要发动工人运动。而林育英作为其中一员,也开始领导工人运动,他先后参加了香港海员大罢工,并在长沙鼓动了工人运动,还领导了1925年上海工人运动。
不过,也正是因为在上海工人运动时他的头部被刺刀戳中后又受到枪托重击,让他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
而在大革命失败后,他又先后在长沙、满洲等地组织各种活动,此间还曾因为叛徒告密被日军逮捕,幸得组织营救才逃出生天。
1933年,林育英远赴莫斯科,之后在中央红军长征后失去了与共产国际的联系,他被委派回国,在历经周折之后他成功从蒙古来到了中央所在地瓦窑堡。
在瓦窑堡会议上,林育英传达了共产国际的精神和八一宣言,而这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奠定了思想基础。
同时也正是林育英的共产国际代表的身份,才有效的阻止了张国焘的行为,让红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胜利会师。
而在西路军陷入危局后,林育英则和刘伯承搭档带领援西军。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林育英又出任八路军辖下115师、120师和129师中129师的政委,继续与刘帅搭档。虽然出任要职,又有大功,但在工作中的林育英却从不居功自傲,十分的低调谦和。
众所周知,这三个师中出了6位共和国的元帅,而如果林育英能够健康,想来作为政委的他也会必定位列元帅之列。
然而,天不假年。而在此时由于此前领导工人运动中受到过严重的脑伤同时工作又十分的劳累,终于让林育英的身体透支了。
1940年,在参加五一国际劳动节大会上林育英突发脑溢血,经过抢救虽然脱离了生命危险但引发了半身不遂他也已经无法站立。
之后,他的病症更加严重,心脏、肝脾等多器官肿大……而日军对延安的轰炸,也让他的病情急剧恶化。
如是,在有感于命途将尽时,他托口信让堂弟林彪回延安做最后的诀别,同时也对妻子、秘书等人留下了篇首那感人肺腑的话语。
而在林育英去世后,对于这位中国革命的“贵人”,毛主席十分悲痛,为了表达对林育英的敬意他提议由几位主要领导人亲自抬棺。就这样,在为林育英举行完公祭之后,毛主席、朱德、任弼时、徐特立等人亲自抬棺执绋,将林育英安葬于桃花岭之上,毛主席还为墓碑提写了“张浩同志之墓”。
林育英作为我党早期的党员,他领导了多次工人运动,不仅传达了共产国际的指示,促成了瓦窑堡会议的召开,同时在关键时刻还团结了红军,可谓是功勋卓著。
然而,天夺其年,以致于英年早逝,也只能让后人扼腕叹息。致敬!
(责编:李雨)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