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2次为刘胡兰题词,却拒绝给董存瑞题词
一提起书法家,很多人首先都会想到古代的王羲之和颜真卿等人。但如果在书法家前面加上近现代三个字 ,可能很多人都会想起我们的开国领袖毛主席。毛主席的书法字如其人,张弛有度,挥洒自如,被人们称为“毛体”。
而且作为领袖的毛主席,他的书法作品也很是贴近群众,对于群众喜爱的英雄、模范、烈士,他有感于其事迹甚至都会主动的题写。粗略统计下来,总共有数十位英雄、模范和烈士获得了毛主席的题词。
这些人中,甚至还有的人多次获得毛主席的题词。一如谢子长烈士,作为优秀的共产党人、陕北红军和苏区的创建人,毛主席对他十分的钦佩,曾先后三次为他题词。又如,刘胡兰烈士,毛主席便两度为她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八个大字更是耳熟能详、深入人心。
但是,也不是没有例外。
1956年时,毛主席便拒绝了来为舍身炸碉堡的烈士董存瑞求题词的隆化县干部。
一向爱民如子,贴近群众的毛主席,又为何会拒绝为董存瑞烈士题词呢?
英雄故事感人,地方建纪念陵园、纪念碑因为人民群众都知道毛主席爱民如子、贴近群众,所以地方上在为英雄烈士建陵园的时候,就总是希望能够得到毛主席的亲笔题词。
1956年的冬天,河北省委向民政部提交了一份请示,内容是河北省隆化县要修建董存瑞烈士陵园和纪念碑,希望得到批准。
董存瑞是最为人熟知的战斗英雄之一,它和黄继光、邱少云一样是著名的全国战斗英雄。
一提起书法家,很多人首先都会想到古代的王羲之和颜真卿等人。但如果在书法家前面加上近现代三个字 ,可能很多人都会想起我们的开国领袖毛主席。毛主席的书法字如其人,张弛有度,挥洒自如,被人们称为“毛体”。
而且作为领袖的毛主席,他的书法作品也很是贴近群众,对于群众喜爱的英雄、模范、烈士,他有感于其事迹甚至都会主动的题写。粗略统计下来,总共有数十位英雄、模范和烈士获得了毛主席的题词。
这些人中,甚至还有的人多次获得毛主席的题词。一如谢子长烈士,作为优秀的共产党人、陕北红军和苏区的创建人,毛主席对他十分的钦佩,曾先后三次为他题词。又如,刘胡兰烈士,毛主席便两度为她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八个大字更是耳熟能详、深入人心。
但是,也不是没有例外。
1956年时,毛主席便拒绝了来为舍身炸碉堡的烈士董存瑞求题词的隆化县干部。
一向爱民如子,贴近群众的毛主席,又为何会拒绝为董存瑞烈士题词呢?
英雄故事感人,地方建纪念陵园、纪念碑因为人民群众都知道毛主席爱民如子、贴近群众,所以地方上在为英雄烈士建陵园的时候,就总是希望能够得到毛主席的亲笔题词。
1956年的冬天,河北省委向民政部提交了一份请示,内容是河北省隆化县要修建董存瑞烈士陵园和纪念碑,希望得到批准。
董存瑞是最为人熟知的战斗英雄之一,它和黄继光、邱少云一样是著名的全国战斗英雄。
民间有一句俗话叫“英雄不问出处”,董存瑞和很多战斗英雄一样出身平凡。1929年,他出生在河北省张家口怀来县的一个贫农家庭。从小就历经苦难,各种脏活苦活都干过,由于家庭贫困,交不起学费,他只读了几天书就辍学了。
虽然没学过文化,但他骨子里其实很好学,在当时那个年代,学堂并不是唯一获得知识的途径,民间的评书也能深刻的影响人们的思想认识。他听到同村里的老人讲杨家将和岳飞的故事越听越感兴趣,在不仅了解了这些历史人物的战斗故事的同时也受到了爱国精神的感召。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日寇凭借强大的火力很快就攻占了北平,仅过去一个月时间,战火烧到了河北怀来县,在日寇的铁蹄下,怀来县民众过着胆战心惊的日子,一不小心就可能成为日军的枪下之鬼。
此时的董存瑞虽然只有8岁,但他目睹了日寇的蛮横,立志要参军打鬼子。又过了5年,他觉得自己好像有点力气了,能给大人帮忙了,于是找到南山堡抗日组织,强烈表示要参军打鬼子。但是长辈们觉得他还是年龄太小,但是又不好浇灭他的热情,于是让他去儿童团当了团长,帮助大人们放哨和送情报。
他很聪明而且也很能吃苦,曾经帮助过区委书记王平躲过日本兵的追捕,大家都很喜欢他,还给他起了外号,叫“南山堡的王二小”。
王平也很欣赏这个孩子,经常给他讲一些八路军和日本兵作战的故事。然而不幸的是王平后来牺牲了,他得知消息后再次提出了参军的请求,终于在1945年成为了一名战士。
参军后他表现很勇敢,短短几年内就立大功3次和小功4次,还拿到了毛泽东奖章——这可是四野的最高战功奖。1948年,在隆化县战斗中,敌人凭借坚固的碉堡阻挡了部队的攻势。危急关头,他提出独自去炸敌人的暗堡。连长不同意,说他已经好几次冒着生命危险去炸碉堡,这一次太危险。但他坚决要去,连长犹豫再三,只好让他去完成任务。
他冲到敌人的暗堡下方后,发现暗堡其实在桥上,而这座桥有一人多高,而且周围太光滑,没办法固定炸药包。眼看战友一个个倒下,他决定用手托起炸药包,牺牲了自己,这一刻也永远载入了史册,当时他只有18岁。
民政部经过了解得知隆化县是董存瑞牺牲的地方,当地民众都很崇敬这位战斗英雄,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来缅怀他,同时也弘扬爱国精神,因此便复函批准同意。紧接着隆化县就开始筹备开工,也同时要解决题词的问题,大家自然而然的也就都希望得到毛主席的亲笔题词,于是隆化县民政科的冀兴坡,带着隆化县委的信,同时也代表着隆化县城22万百姓进京了。
等待毛主席题词良久,却得到朱德的题词当时要进北京可不容易,需要地方上一级一级的写介绍信,经过复杂的流程后,他终于进京,并且来到了中南海。
一位办公厅干部了解情况后,让他下周过来。时间到了,他终于见到了内务部部长谢觉哉,谢部长得知情况后,安排他见了优抚司的邹司长,司长表示他很重视这件事,会尽全力向上级汇报。
冀兴坡又等了几天,发现没有消息,再次找到邹司长,司长告诉他领袖们还没定这件事,建议冀兴坡先回县里。冀兴坡向县委汇报了情况后,县里建议他一直留在北京等待,于是这一等,就到了第二年的2月份。
冀兴坡实在坐不住了,再次去见了邹司长,司长表示领袖已经知道这件事,但是太忙了,还没有题。
此时县里也需要冀兴坡回来工
作,返回县城后过了两个月,冀兴坡再次来到北京,这次一方面解决了隆化县董存瑞烈士的纪念碑大理石的石料问题,同时也终于等到了题词。然而冀兴坡打开一看,却并不是毛主席的题词,而是朱总司令的题词,上书“舍身为国,永垂不朽”八个大字。
虽然朱总司令也很受大家的爱戴,但大家多少还是更希望看到毛主席的题词。于是冀兴坡忍不住问为什么不是毛主席的题词,邹司长给他解释了原委,毛主席之前给刘胡兰等人题词,这些英雄们大部分是群众,不是军人。
主席出于各方面考虑,认为自己给董存瑞题词并不合适,相反的作为全军总司令的朱德来为董存瑞题词更合适些。
冀兴坡这才明白毛主席的苦心,主席其实很重视这事,因此也比较谨慎。
毕竟军队里有很多像董存瑞一样英勇牺牲的战士,如果各地干部都找主席题词,一方面要写的字可就太多了,影响主席的工作。另一方面,也未免有逾矩之嫌。理性想想,作为全军总司令的朱老总来题词确实更合适一些。
就这样,冀兴坡回县城后详细的为县里的同志讲述了毛主席未给董存瑞题词的缘由。
县里的干部也都理解了毛主席的想法,最终朱总司令题写的“舍身为国,永垂不朽”就镶嵌在了董存瑞烈士的纪念碑上,之后更是成为了隆化县的精神图腾。
(责编:李雨)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