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总理逝世,叶帅表态:只有邓公够资格致悼词
1976年1月8日,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周恩来总理在北京逝世。
当时,中央政治局正在举行会议,在会议进行到一半时,汪东兴推门而入,用低沉的语气通知大家:“周总理于今天上午9时57分因病逝世。”
汪东兴话音刚落,整个会议厅便沉默起来,正在主持会议的邓小平当即站起身,神情沉重地下了三道命令:
1、立即向主席报告,组成治丧委员会;
2、以中央的名义发讣告,通知各驻外使馆降半旗;
3、命令海防部队,进入一级战备。
邓小平、叶剑英、华国锋等领导在接到周总理逝世的消息后,都匆匆赶往305医院,向周总理作最后的告别……
大家站在周总理床前陈默良久,邓小平率先开口:“恩来同志,安息吧!”然后向周总理深深地鞠了三躬。
毛主席身边的工作人员担心主席接受不了这个消息,暂时没有告诉他,到下午三点时,政治局送来了周总理的讣告清样,工作人员才把讣告清样给主席看。
“中国人民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周恩来同志,因患癌症,医治无效,于1976年1月8日与世长辞。”
毛主席听到消息后,没有说话,慢慢闭上了眼睛,不一会儿,泪水从眼角滑落。
因为当时毛主席的身体状况已经很差,不能亲自前去医院送战友一程。
在周总理病房,邓颖超强忍悲痛,向中央领导们提出周总理生前的三点请求。
1976年1月8日,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周恩来总理在北京逝世。
当时,中央政治局正在举行会议,在会议进行到一半时,汪东兴推门而入,用低沉的语气通知大家:“周总理于今天上午9时57分因病逝世。”
汪东兴话音刚落,整个会议厅便沉默起来,正在主持会议的邓小平当即站起身,神情沉重地下了三道命令:
1、立即向主席报告,组成治丧委员会;
2、以中央的名义发讣告,通知各驻外使馆降半旗;
3、命令海防部队,进入一级战备。
邓小平、叶剑英、华国锋等领导在接到周总理逝世的消息后,都匆匆赶往305医院,向周总理作最后的告别……
大家站在周总理床前陈默良久,邓小平率先开口:“恩来同志,安息吧!”然后向周总理深深地鞠了三躬。
毛主席身边的工作人员担心主席接受不了这个消息,暂时没有告诉他,到下午三点时,政治局送来了周总理的讣告清样,工作人员才把讣告清样给主席看。
“中国人民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周恩来同志,因患癌症,医治无效,于1976年1月8日与世长辞。”
毛主席听到消息后,没有说话,慢慢闭上了眼睛,不一会儿,泪水从眼角滑落。
因为当时毛主席的身体状况已经很差,不能亲自前去医院送战友一程。
在周总理病房,邓颖超强忍悲痛,向中央领导们提出周总理生前的三点请求。
1、不搞遗体告别,不要特殊化;
2、不开追悼会,丧事要一切从简;
3、不保留骨灰,把骨灰撒到祖国的土地上。
对于这三点要求,在场的领导人当即表示反对,邓小平更是哽咽着直接表态:“遗体告别仪式和追悼会一定要开,骨灰也要保留,不仅我们不同意,全国人民也不会答应的,如果同意了,怎么向人民交代啊?”
由于邓颖超再三坚持,只好上报给毛主席决定,毛主席深知这是周总理的生前愿望,因此也犯了难,思考后,他眼含热泪同意了其中的一个请求:“不保留骨灰,把骨灰洒在祖国的土地上。”
1月12日下午三点,由邓小平主持的政治局会议上,讨论周总理悼词和追悼大会的具体事项。
在一番商议后,叶剑英、李先念、汪东兴等人先后表示同意悼词文稿的内容,但是另一个问题却陷入到争议当中,那就是由谁来给周总理致悼词?
正在大家思考合适人选时,江青直接站起来提议道:“由王洪文致悼词。”
王洪文虽然是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副主席,但是王洪文毕竟没有过多的革命经历,也算不上是周恩来的亲密战友。
因此王洪文当即表态自己不行。
就连“四人帮”中的张春桥也认为王洪文不够格,于是提出请叶帅致悼词。
叶帅站起身来摇头拒绝:“我和他都不合适,无论是从规格上还是资历上,小平同志给总理致悼词是最合适的。我提议由小平同志来给总理致悼词!”
尽管“四人帮”反对由邓小平致悼词,但是更多的人都认为由邓小平致悼词是最适合的。
于私来说,邓小平16岁赴法勤工俭学,正是与周恩来的相遇,影响了他的一生,在周恩来的直接领导下,邓小平走上了宣传革命的道路。
于公来说,邓小平是在周恩来的推荐下担任副总理的,在周恩来访苏、因病不能正常工作时,是邓小平主持中央的日常工作。
会议结束后,悼词也进入到最后的报批程序,由邓小平审阅后报送毛主席审批定稿,毛主席批示后,1月15日下午三点,周恩来追悼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邓小平表情严肃,面带哀伤,以低沉悲痛的声音宣读悼词。
当读到“全党、全军、全国人民都为失掉了我们的总理而感到深切的悲痛”这句话时,邓小平声音颤抖,眼含泪水,会场上已经是一片哭泣的呜咽声。
(责编:李雨)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