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屏幕”诈骗威胁不断:如何防范?
近日,一种名为"共享屏幕"的新型电信网络诈骗在中国愈发猖獗。该诈骗方式利用多部设备之间共用一个屏幕的功能,从而使受害人无意中泄露个人敏感信息。
这种手法极具欺骗性,已导致上海市民张女士的账户内近160万元差点被骗走。
据报道,张女士接到一通自称是某贷款软件客服的电话,对方声称她的身份信息被冒用,导致不良征信记录。骗子引导张女士打开指定网址并下载了一款社交软件,并要求进行屏幕共享操作。但当张女士输入验证码时,她发现竟然是转账操作。
警方表示,共享屏幕操作不仅可以获取受害人的个人信息,还能监控其手机上的所有操作,包括银行卡账号、密码和验证码等重要信息。
紧急情况下,警方迅速与张女士前往银行追踪资金流向,并申请冻结支付程序。经查询,163万元被转移到张女士名下的另一个账户中,但尚未被骗子转走。银行工作人员随后为她重置了支付密码和网银登录密码。
在山东潍坊也发生了一起类似案件,骗子以玩快递丢失需要理赔为借口,引诱受害人下载共享屏幕软件,从而成功骗取其11000多元。
警方揭示了这种电信网络诈骗的套路。骗子通常冒充公检法、各大平台的客服,编造网贷记录清除、征信修改、快递赔偿等理由,获取受害人的信任。
近日,一种名为"共享屏幕"的新型电信网络诈骗在中国愈发猖獗。该诈骗方式利用多部设备之间共用一个屏幕的功能,从而使受害人无意中泄露个人敏感信息。
这种手法极具欺骗性,已导致上海市民张女士的账户内近160万元差点被骗走。
据报道,张女士接到一通自称是某贷款软件客服的电话,对方声称她的身份信息被冒用,导致不良征信记录。骗子引导张女士打开指定网址并下载了一款社交软件,并要求进行屏幕共享操作。但当张女士输入验证码时,她发现竟然是转账操作。
警方表示,共享屏幕操作不仅可以获取受害人的个人信息,还能监控其手机上的所有操作,包括银行卡账号、密码和验证码等重要信息。
紧急情况下,警方迅速与张女士前往银行追踪资金流向,并申请冻结支付程序。经查询,163万元被转移到张女士名下的另一个账户中,但尚未被骗子转走。银行工作人员随后为她重置了支付密码和网银登录密码。
在山东潍坊也发生了一起类似案件,骗子以玩快递丢失需要理赔为借口,引诱受害人下载共享屏幕软件,从而成功骗取其11000多元。
警方揭示了这种电信网络诈骗的套路。骗子通常冒充公检法、各大平台的客服,编造网贷记录清除、征信修改、快递赔偿等理由,获取受害人的信任。
接着,骗子会引导受害人下载带有共享屏幕功能的网络会议软件,并通过指导操作等方式,要求受害人开启共享屏幕来获取银行账号、密码、验证码等关键信息。
警方提醒,在退出共享屏幕时采取正确的步骤至关重要。简单地切回主屏幕或切换到其他应用并不能结束共享。正确的做法是打开共享屏幕软件,点击"结束共享"或"停止共享"才能安全退出。
除了直接骗取金钱,不法分子还利用共享屏幕功能获取公民个人信息进行犯罪活动。警方曾在一起案件中发现,通过兼职方式吸引大学生帮助注册账户,然后利用共享屏幕软件实时监控其账号和密码,再将这些账号卖给诈骗团伙。
郑州警方的侦查显示,使用大学生个人信息注册的网络账号已被出售给17个犯罪团伙,警方成功抓获113名嫌疑人,并搜查到800余张手机卡。
避免成为"共享屏幕"诈骗的受害者,警方建议公众保持警惕,谨慎对待陌生电话和信息,尤其是来自自称是客服的人员。如果有任何疑问或怀疑,可以主动联系相关机构的官方客服电话进行确认。
避免随意点击陌生链接或下载不明来源的应用程序。在下载任何应用前,最好先了解该应用的背景和信誉,并从官方渠道进行下载。
在与陌生人进行屏幕共享操作时保持警惕。确保只与可信任的人进行屏幕共享,不要随意接受陌生人的共享请求。在共享屏幕期间,仔细观察屏幕上显示的内容,特别是涉及个人敏感信息的部分。
及时更新手机和电脑的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以确保安全漏洞得到修补。
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不随意泄露个人敏感信息,如银行卡账号、密码和验证码等。
如果发现自己成为诈骗受害者,应立即报警并与相关机构联系,同时冻结相关账户和支付密码,以防止进一步财产损失。
总之,提高警惕、保护个人信息、远离陌生电话和链接是预防"共享屏幕"诈骗的关键。保持谨慎并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成为受害者的风险。
(责编:薛添翼)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