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不是亡于闭关锁国,反而是亡于全面开放
现在有些历史学者对于明清两朝的崩盘有一种肤浅的看法:明朝亡于朱家操纵,所以出了事没人帮助;清朝亡于腐朽和闭关锁国,所以被西方追着打。但事实并不是这样简单。其实清朝的崩溃说法最早是英国人传播的。因为当时大清只允许英国在广州经商,而不允许他们在长三角地区开展业务,目的是让整个中国各地都有饭碗。这让英国感到不满,于是编造了一些故事来诋毁清朝。
实际上,明朝的崩溃与出口导向有关。了解历史的人都知道,明初和晚明是完全不同的,社会形态、白银流通情况以及经济发展模式都有很大区别。明清流行的是银本位,但中国本土并没有银矿,需要大量进口银子。所以,明清实际上没有控制货币发行的权力。
这是一个根本性的大问题,因为如果一个主权国家不能自主发行货币,而全部依赖进口,那么国际贸易对于你来说就非常重要。即使全国都注重农业,国际贸易的进出仍直接涉及国家根本的重大事务。所以,当我们讨论明清时,如果不能理解银本位在当时的意义,就很难理解各种关乎国家大事的重要决策,最终会导致严重误解。
关于明末期大规模出口为了获取银子这一点,重点在于日本和墨西哥大量银子流入中国,购买中国高性价比的先进制造业产品,如茶叶、丝绸和陶瓷等。这就像今天美元大规模流入中国一样,导致过去20年国内通货膨胀不断,GDP增长了,但也空耗了实力。大量产成品出口换来银子(美元),可以想象普通人有多苦?而从事进出口生意的都是明代的文官和士绅阶层,几乎形成了垄断,因此贫富差距非常大。
这样的模式导致国内贫富差距巨大,内需不足,同时长期被外需掏空,最终导致明朝由于严重通货膨胀而面临经济崩溃。再加上小冰期、李自成等事件,王朝瞬间无法继续下去。相反,中世纪的欧洲长期处于贸易逆差,缺乏银子购买中国货物。所以西班牙、葡萄牙不得不进行大航海,并采取激进的暴力手段来抢夺资源。可以说,白银的流动系统造就了西方的兴盛,但严重打击了明朝。那么,今天的中国执行了二十年的出口导向政策,长期将美元视为至高无上的神明供奉在外汇储备的庙宇里,难道我们不该觉醒一下吗?
现在有些历史学者对于明清两朝的崩盘有一种肤浅的看法:明朝亡于朱家操纵,所以出了事没人帮助;清朝亡于腐朽和闭关锁国,所以被西方追着打。但事实并不是这样简单。其实清朝的崩溃说法最早是英国人传播的。因为当时大清只允许英国在广州经商,而不允许他们在长三角地区开展业务,目的是让整个中国各地都有饭碗。这让英国感到不满,于是编造了一些故事来诋毁清朝。
实际上,明朝的崩溃与出口导向有关。了解历史的人都知道,明初和晚明是完全不同的,社会形态、白银流通情况以及经济发展模式都有很大区别。明清流行的是银本位,但中国本土并没有银矿,需要大量进口银子。所以,明清实际上没有控制货币发行的权力。
这是一个根本性的大问题,因为如果一个主权国家不能自主发行货币,而全部依赖进口,那么国际贸易对于你来说就非常重要。即使全国都注重农业,国际贸易的进出仍直接涉及国家根本的重大事务。所以,当我们讨论明清时,如果不能理解银本位在当时的意义,就很难理解各种关乎国家大事的重要决策,最终会导致严重误解。
关于明末期大规模出口为了获取银子这一点,重点在于日本和墨西哥大量银子流入中国,购买中国高性价比的先进制造业产品,如茶叶、丝绸和陶瓷等。这就像今天美元大规模流入中国一样,导致过去20年国内通货膨胀不断,GDP增长了,但也空耗了实力。大量产成品出口换来银子(美元),可以想象普通人有多苦?而从事进出口生意的都是明代的文官和士绅阶层,几乎形成了垄断,因此贫富差距非常大。
这样的模式导致国内贫富差距巨大,内需不足,同时长期被外需掏空,最终导致明朝由于严重通货膨胀而面临经济崩溃。再加上小冰期、李自成等事件,王朝瞬间无法继续下去。相反,中世纪的欧洲长期处于贸易逆差,缺乏银子购买中国货物。所以西班牙、葡萄牙不得不进行大航海,并采取激进的暴力手段来抢夺资源。可以说,白银的流动系统造就了西方的兴盛,但严重打击了明朝。那么,今天的中国执行了二十年的出口导向政策,长期将美元视为至高无上的神明供奉在外汇储备的庙宇里,难道我们不该觉醒一下吗?
大清其实是另一个情况了。从《南京条约》开始,大清真正丧失财力支持的关键在于一项致命的条款:大清必须听从英法对关税征收、税率设定和规则制定等方面的安排。这意味着英法的商品可以毫无障碍地进入中国市场,将中国自己的商品全部击败。就像今天美国一直希望中国全面开放市场,让美国跨国企业大赚特赚一样。结果是,大清的许多农民、小业主和小作坊都破产了,甚至连物流公司也破产了。太平天国运动中有几个领袖就是因为没有食物可吃了,才跟随洪秀全去闹事的。与此同时,大规模破产导致大清的税基崩溃,而关税又被英法操控,使得大清的财政陷入枯竭。所以,大清不仅不是由于闭关锁国而亡,反而是由于全面开放而亡。
大量英法进口产品的涌入直接摧毁了中国许多行业,这样中国真的变成了英国的半殖民地。为什么从袁世凯开始,许多领导人上台都要争取关税自主权?因为这东西太伤人了。实际上,那时候就有人知道中日必将开战。所以派了一个叫黄的大佬去日本忽悠各种拖延时间,阻止日本进攻中国。然后,那位领导人用京津地区两年的关税作为抵押,向美国和西方国家借了大量资金,再用这些资金购买装备、把东南沿海的工业搬到重庆,并进行大规模铁路建设。如果当时没有关税自主权,这些事情基本上是不可能实现的。那么,后来中国抗日的代价就会更高。可以想象,进出口的自主权有多重要,特别是关税方面,对于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来说,几乎是中央财政的重要来源之一。
像大清那样,在不了解这个游戏规则的情况下随意放权给英国,导致整个中国充斥着发达国家的商品,最终清朝的财富崩溃,而全国各地也处处动荡。换句话说,从《南京条约》签署之后,这个结局就已经注定了。而且,白银还是需要依赖进口,这带来了很多麻烦。明朝可以通过出口商品换取白银,晚清要靠什么来换白银呢?而对外支付赔偿也需要使用白银,直接导致大清的财政崩溃。因此,无论今天有多少人说中国应全面开放,我们实际上不可能这么做。那样做的人简直就是脑残。实际上,美国人也不会那么做的。一个完全开放的经济体只有两个命运:要么变得太强大,没有人能与之抗衡;要么变得太弱小,被别人随意欺凌。
明朝让我们明白了一个完全依赖出口的国家在内需不振的情况下最终会自取灭亡。清朝则告诉我们一个完全开放的后进国家,在失去关税自主权的情况下最终会被分崩离析。如果我们忘记了这两点,那么历史上晚明和晚清那些惨死的人就白白牺牲了。这也提醒我们,一个国家要实现发展并不容易。事实上,到处都是陷阱,稍有不慎就会陷入困境。就像大清的教训一样,太过惨痛了。
当关税主导权被英国掌控后,农业无法带来足够的收益。所以太平天国时期只能通过征收商业税等方式进行大规模掠夺,结果整个国家的经济和财政陷入了恶性循环。想象一下,如果我们能保持关税收入的自主权,是否能避免这一切?
此外,大清还给我们上了一个惨痛的课。初期,大清是国际贸易顺差,但军力却无法与其他国家相比。这就是自己坑自己的罪过啊,你能赚钱但不能保护财富,必然会招致强国的贪婪和掠夺。就像沙特每年购买大量美元的武器,然后放在沙漠中自动腐化一样,有选择吗?没有!不交保护费,那你就完蛋。而大清的问题是,今天我们是不是也要警惕呢?当初川普就是因为中国的国际贸易顺差而开始了中美博弈,至今已经持续了五年。你能赚钱,但你军事实力不行,别人不干你,那干谁?那么,我们是否愿意接受晚清的命运?是否愿意像晚清那样随意屈服于强者?
不要忘记,连慈禧太后这位老佛爷曾经也有过辉煌的时刻,向全世界发达国家宣战,何等豪气。如今,我们要以先人们宝贵的经验教训为鉴,如果不能尽快建立强大的军工体系,那么无论产业升级多么成功,后果都将十分惨烈。你引发了别人的贪婪,在这个丛林法则的世界里,别人注定会干死你。国家的命运,可没有那么多选择!
(责编:李雨)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