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负增长对经济的影响,远超常识理解
现在炒作人口与经济增长、楼市、国运等话题的很多,可是,这里面的要点真的很容易被忽视。
大家一定要明白,人口长期趋势是下行,可是结构来看,现在还是应届大学生毕业的高峰年。甭管工作找的怎么样,可是劳动力队伍并没有马上崩塌,而且未来几年也不可能马上崩塌,这是事实。
为何美国笃定未来10年是跟中国进行国运博弈最激烈的关键期?中国人口结构的分布,才是重中之重。
你可以忽视友军的说法,但是,永远不能忽视对手的精明,人家也是生死存亡。真的美国倒了,全世界多少国家要上去踩两脚啊?中国自古皇族没有几个善终,也是如此。
不过,就目前这个历史阶段来看,我们也确实遇到了一个关键性的发展两难:
人口趋势下降,那就是花钱的人多了,赚钱的人少了,储蓄率长期下行是必然的。如果这个时候不去拼命刺激经济,维稳内需,让供需平衡起来产生更多一点的财富,那大家收入不行的前提下,更不生孩子,这就是恶性循环。可是,如果烧钱多了,毕竟,长期储蓄率是下行的,那后面怎么办?
各位,跟美国人博弈也好,各种抽耳光运动也好,产业升级也好,一带一路也好,类似的各种我们感受上喜欢或者忧虑的事情,都围绕这个最最核心的底层逻辑。
总结一下,你知道未来家里赚钱难,存款也不够花。那现在是赌一把,把存款拿出去做点小生意对抗一下这个趋势,还是坐吃山空以后的问题以后再说?
必须看到,这是今天中国国运趋势的真正命门!
现在炒作人口与经济增长、楼市、国运等话题的很多,可是,这里面的要点真的很容易被忽视。
大家一定要明白,人口长期趋势是下行,可是结构来看,现在还是应届大学生毕业的高峰年。甭管工作找的怎么样,可是劳动力队伍并没有马上崩塌,而且未来几年也不可能马上崩塌,这是事实。
为何美国笃定未来10年是跟中国进行国运博弈最激烈的关键期?中国人口结构的分布,才是重中之重。
你可以忽视友军的说法,但是,永远不能忽视对手的精明,人家也是生死存亡。真的美国倒了,全世界多少国家要上去踩两脚啊?中国自古皇族没有几个善终,也是如此。
不过,就目前这个历史阶段来看,我们也确实遇到了一个关键性的发展两难:
人口趋势下降,那就是花钱的人多了,赚钱的人少了,储蓄率长期下行是必然的。如果这个时候不去拼命刺激经济,维稳内需,让供需平衡起来产生更多一点的财富,那大家收入不行的前提下,更不生孩子,这就是恶性循环。可是,如果烧钱多了,毕竟,长期储蓄率是下行的,那后面怎么办?
各位,跟美国人博弈也好,各种抽耳光运动也好,产业升级也好,一带一路也好,类似的各种我们感受上喜欢或者忧虑的事情,都围绕这个最最核心的底层逻辑。
总结一下,你知道未来家里赚钱难,存款也不够花。那现在是赌一把,把存款拿出去做点小生意对抗一下这个趋势,还是坐吃山空以后的问题以后再说?
必须看到,这是今天中国国运趋势的真正命门!
这个问题解决的好,那国运就是再豪横几十年;解决不好,那这么多返贫的发展中国家的前车之鉴,可以自行脑补。
当然,我们可能会比它们更惨。因为,美国这把被我们弄的很难受,肯定要永久性的锁死中国未来的发展通道。
也就是说,中国这波国运如果失败,子孙后代长期被人家欺负、返贫、蹂躏,是必然的事情。
因此,今天我们的博弈,可不仅是为了自己的老年生活,更是为了下一代还能够活得像个人!!!
眼下,我们人均GDP是1万美元左右,下一档就是2-3万美元。
设想一下,如果我们人均达到2万美元,那我们的总体GDP就已经比美国的GDP高很多。
美国会允许吗?
更何况,我们一旦实现人均2万美元,总量就要增加15万亿美元,这是以抢夺所有发达国家先进制造业饭碗为代价的,相当于他们被我们“去工业化”,他们进入返贫通道。
因此,不要有任何幻想了!
越是我们人口压力大,我们对外博弈越是激烈。同理,这些发达国家今天也是这个逻辑。
就我们内部而言,眼下是人口数量红利的最后阶段。一旦错失,那就是关键性的战略发展期消失。
我们需要在这个阶段完成产业升级,也就是牢牢把控工业革命4.0的制高点。这个已经是国家层面的刚需,没有商量的余地。
接下去,我们也很难逃脱其它发达国家曾经经历的这个发展阶段的特征。
即,需要大规模的加杠杆给到民众的社会保障福利,尤其是跟生活成本有关的领域。
今天我们看到发达国家都是高福利国家,事实上,都是他们在我们现在的这个发展阶段所形成的。
不过,这里我们依旧有两难:
我们是以牺牲利润率来血拼产业升级,根本没有这么多利润来一直支持社会保障福利的大幅提高。就是没钱,臣妾做不到。所以,国内收入再分配应该是很重要的一块。
其实,现在楼市已经有这个味道了。
以后有点钱的去走商品房,村里从中抽头;反手再把抽头的钱掏一部分出来,补贴住保障房的兄弟姐妹。
不过,即便如此,依旧是钱不够花的。
这也就意味着,人口负增长时代,货币长期宽松周期即将全面打开。
一方面,货币宽松也是一种财富再分配,可是很隐蔽,反弹会很小;一方面,需要帮助的对象实在太多,需要花钱的地方实在太多,需要兜底的领域实在太多,大国博弈引发的补齐短板实在太多。
因此,类似2023年的那种通缩,一旦走出来了,我们也就不可能再看得到了。
结合上述分析,其实,我们后续的投资逻辑有几个点已经非常清楚了:
大国博弈时代,投资就是站队,就是做空国运还是做多国运,不存在享受全球化红利;
中国长期低利率,还将继续延续,没得选;
债务会越来越多,债市会变成类似于发达国家的货币之锚,这将是楼市软着陆的根本途径即,商品房将回归发达国家的那种住房属性。未来国内货币的锚将逐步由“土地+债券”驱动,而不是现在的“外汇+土地”驱动。这是人口趋势决定的;
未来10年的产业升级攻坚阶段,既是国运最艰难的阶段,也是大国博弈最激烈的阶段,更是重新塑造全球秩序的阶段。因此,比的就是“剩者为王”;
解决中国劳动力增量不足,目前一个是靠技术变革,一个就是撬动海外发展中国家的廉价劳动力,这是新的机会点。前者是产业升级,后者是一带一路等。
其实,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就说这点。
很明显,人口的问题已经影响到经济政治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甚至是可以直接绝对未来国际社会走向和平还是战争。
对于国内的投资,逻辑也很清楚了。
刺激会有,否则人家还没有倒下,自己先倒下了,这还了得?
关键是,高频调控将会是常态。
理由就是前面分析的那样,不敢不烧储蓄稳内需,又不敢烧太多储蓄影响未来的可持续性发展。
理解了这点,也就没有什么好抱怨的。
时代就是如此,众生畏菩萨,菩萨畏因果。
你眼里无所不能的村干部们,也有着他们的烦恼,而且还是极为棘手的烦恼。
既然大国博弈在所难免,既然两难困境如此复杂,对于个体而言,不要抱怨,就是去适应。就像你天天骂娘为什么会有中考和高考,最终不还是要去考试吗?适应它,战胜它,收获属于自己的未来。
(责编:李雨)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