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RSS地图 中国专业特种部队军事网 - 特战基地
您的当前位置: 主页 > 军事新闻 > 军情动态 >

6大黄金赛道,拉开了大国改革帷幕

来源:特战基地 编辑:西陆网 时间:2025-07-11 21:29
导读:日前,中央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和解读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央改革办副主任穆虹、中央财办副主任韩文秀、全国人常法工委主任沈春耀、教育部长怀进鹏、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

日前,中央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和解读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央改革办副主任穆虹、中央财办副主任韩文秀、全国人常法工委主任沈春耀、教育部长怀进鹏、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唐方裕等五人参加。

发布会的信息量很大,3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都是涉及体制、机制、制度层面的内容,这是篇大文章,正式拉开了大国改革帷幕。本文从一个侧面梳理一下。

一、民营企业家的“第二个春天”正式到来

“完善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建设长效机制,支持有能力的民营企业牵头承担国家重大技术攻关任务,规范涉民营企业行政检查。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要制定出台民营企业促进法”。

1、“建设长效机制”,意味着将形成一套稳定、透明、可预期的制度安排,确保民企能够公平、公正地参与到国家重大项目的招投标和建设中。打破以往可能存在的行业壁垒和市场准入障碍,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多的市场机会。

2、“支持国家重大技术攻关”,这有利于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建立“新型举国体制和研发体制”,推动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意味着民企在国家发展大局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增强其社会责任感,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需要更多有创新力,有远见,家国情怀的民营企业家。

3、“规范涉民营企业行政检查”,意味着政府将减少不必要的检查频次,避免重复检查,降低企业的行政负担,让企业能更加专注于生产和创新。历史上,民营经济曾面临种种限制和歧视。规范检查是对历史问题的积极回应,也是对民营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持,它标志着政府职能的转变,从直接管理转向服务和监管。

4、“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这体现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构建更加公平、透明、可预见的法治环境。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民营经济的法律地位不够清晰,这导致民企在产权保护、合同履行等方面处于不利地位。现在通过立法和执法,确保所有企业,包括民企,在法律框架内平等竞争,享有同等的法律保护,将彻底消除市场歧视,进一步释放企业家精神。

5、“制定出台民营企业促进法”,首次为民企提供更加系统和具体的法律支持,进一步明确了民企的法律地位,历史意义重大,长期以来,民企面临融资难、市场准入门槛高等问题,生存空间狭窄。民营企业促进法的出台,预示着对民营经济的重视和支持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有助于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

这些政策不仅对当前的经济环境和企业发展有着显著的现实意义,也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代表了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和治理方式的重大转变,可以说,这是一个历史性的重大转折点,民企创业和民营企业家的“第二个春天”已经到来。

日前,中央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和解读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央改革办副主任穆虹、中央财办副主任韩文秀、全国人常法工委主任沈春耀、教育部长怀进鹏、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唐方裕等五人参加。

发布会的信息量很大,3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都是涉及体制、机制、制度层面的内容,这是篇大文章,正式拉开了大国改革帷幕。本文从一个侧面梳理一下。

一、民营企业家的“第二个春天”正式到来

“完善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建设长效机制,支持有能力的民营企业牵头承担国家重大技术攻关任务,规范涉民营企业行政检查。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要制定出台民营企业促进法”。

1、“建设长效机制”,意味着将形成一套稳定、透明、可预期的制度安排,确保民企能够公平、公正地参与到国家重大项目的招投标和建设中。打破以往可能存在的行业壁垒和市场准入障碍,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多的市场机会。

2、“支持国家重大技术攻关”,这有利于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建立“新型举国体制和研发体制”,推动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意味着民企在国家发展大局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增强其社会责任感,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需要更多有创新力,有远见,家国情怀的民营企业家。

3、“规范涉民营企业行政检查”,意味着政府将减少不必要的检查频次,避免重复检查,降低企业的行政负担,让企业能更加专注于生产和创新。历史上,民营经济曾面临种种限制和歧视。规范检查是对历史问题的积极回应,也是对民营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持,它标志着政府职能的转变,从直接管理转向服务和监管。

4、“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这体现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构建更加公平、透明、可预见的法治环境。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民营经济的法律地位不够清晰,这导致民企在产权保护、合同履行等方面处于不利地位。现在通过立法和执法,确保所有企业,包括民企,在法律框架内平等竞争,享有同等的法律保护,将彻底消除市场歧视,进一步释放企业家精神。

5、“制定出台民营企业促进法”,首次为民企提供更加系统和具体的法律支持,进一步明确了民企的法律地位,历史意义重大,长期以来,民企面临融资难、市场准入门槛高等问题,生存空间狭窄。民营企业促进法的出台,预示着对民营经济的重视和支持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有助于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

这些政策不仅对当前的经济环境和企业发展有着显著的现实意义,也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代表了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和治理方式的重大转变,可以说,这是一个历史性的重大转折点,民企创业和民营企业家的“第二个春天”已经到来。

二、深化国资国企改革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推动国有资本和国资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开展国有经济增加值核算,推进能源、铁路等行业自然垄断环节独立运营和竞争性环节市场化改革。”

1、“做强做优做大”,对国资国企的定位做出了明确的要求,意味着提升国企的核心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和盈利能力,做法有很多,整合资源、淘汰落后产能、引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和国际化经营能力等。

2、“开展国有经济增加值核算”,对国有经济有了更加深刻的要求,意在更准确地衡量国有经济对国家总体经济的贡献。通过核算国有企业的增加值,即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新价值,同时意味着整体考核方式会发生变化。

3、“能源、铁路等行业自然垄断环节独立运营”,在能源、铁路等自然垄断行业中,分离自然垄断环节(如电网、铁路基础设施)和竞争性环节(如发电、客运服务),让前者独立运营,后者引入市场竞争。意在打破行业垄断,促进公平竞争,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4、“竞争性环节市场化改革”,这意味着在分离后的竞争性环节,通过引入私营部门参与、放宽市场准入、改善监管框架等方式,激发市场活力,预示着国资国企改革进入到一个全新的阶段。

通过深化国资国企改革预示着中国将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国资国企改革,使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对于外资外企来说,也面临更大的市场机会,比如设备更新等,优化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扩大服务业开放,全面实施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推动电信、互联网、教育、文化、医疗等领域有序扩大开放。我在《三中全会公报,5大根本性变化,释放强烈信号》一文中已作阐述,不再赘述。

三、未来十年6大不容错过的黄金赛道

“一是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包括构建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全国一体化技术和数据市场,统一规范、信息共享的招标投标和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体系,一体衔接的流通规则和标准,全国统一电力市场等。二是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健全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要素市场制度和规则。三是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包括完善产权保护、信息披露、市场准入、破产退出、信用监管等制度。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

1、构建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打破城乡二元结构,赋予农民土地权益市场化功能,增加其财产性收入。

其一,耕地经营权转让。农民可以自愿有偿转让耕地经营权,如转包给公司、合作社或国有农场耕种,以此获得转包费。据权威学者估计,理论上每年每亩地可收入500元,且可能高于自耕的纯收入。转包后的土地规模化经营可提高生产效率,使用现代农业机械,实现统一管理,估计可增产30%。小规模农户可借此机会转向第二、三产业,获取额外收入。

其二,宅基地使用权市场化。宅基地实施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的“三权分置”,使用权可以进行抵押、担保和转让,使农民的宅基地具备商品属性。据权威学者估计,退出的宅基地可转化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根据地理位置不同,每亩地指标的价格从7万元至80万元以上不等。全国宅基地总面积约2.55亿亩,按重庆的转让价格计算,总潜在价值达50万亿元人民币。

其三,城市郊区集体土地入市。城市郊区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农民可通过转让这类土地获得更高收入。

这意味着,随着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构建,农村土地流转将更加顺畅,为农业规模化经营和乡村振兴提供土地资源,同时也为房地产开发商提供新的土地供应渠道。土地使用权的市场化交易将催生更多金融产品和服务,如土地抵押贷款、土地信托基金等,为金融机构和投资者开辟新的投资领域。

2、构建全国一体化技术和数据市场,旨在统一技术和数据交易规则,加速科技创新成果的应用与数据资源的优化利用,进而推动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

当前,中国数字经济规模已突破50万亿元,位居全球亚军,占GDP比例攀升至41.5%,与实体产业的深度融合日益显著。区域发展方面,东部城市数字经济持续领先,中西部地区在“东数西算”战略下,正开辟特色数字经济发展之路。在国际层面,数字城市表现抢眼,北京、上海数字基建排名全球第二、第三,中国城市在智慧城市、创新力及科研领域均名列前茅,彰显强大国际竞争力。

其一,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其交易和应用将催生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云计算等领域的创新企业,为技术服务商和数据平台提供商带来机遇。其二,统一规范的招标投标平台将减少腐败,提高效率,为国内外企业提供公平竞争的环境,促进工程和采购项目的透明度。其三,全国一体化技术和数据市场将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促进产学研合作,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技术输出和合作平台。其四,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建设和信息共享将推动供应链的优化升级,为供应链管理软件和服务提供商带来商机。

3、建立统一的商品流通规则和标准,降低物流成本,促进商品在全国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增强市场活力,这是一篇大文章,预示一场流通革命到来。

国统一的流通规则和标准将促进物流和运输业的发展,提高货物周转效率,为第三方物流、冷链物流、智慧物流等细分领域的企业提供增长空间。标准的统一将催生一批提供标准兼容性测试、认证和咨询服务的企业。

4、构建全国统一电力市场,打破电力市场的地域分割,实现电力资源的优化配置,预示着中国电力市场即将迎来重大转型,这一改革不仅标志经济周期和产业周期的新起点,也将产生新的财富机会。

回顾过去几十年的改革历程,可以提炼几个关键点看清电力改革的走向。我们认为,未来的电力市场将是一个高度市场化、国际化和用户导向的体系。

改革开放以来,许多行业完成了市场化改革,如农业、制造业、服务业等领域。电力市场化改革也可能采取“迈小步、不停步”的策略,逐步开放发电和售电环节,通过试点先行、总结经验再推广的方式,确保改革的平稳过渡。

在电力市场改革中,政府将更注重建立完善的法规体系,保障市场公平竞争,同时提供必要的公共服务和安全网,2023年发电结构为:火电66.2%,水电13.5%,核电4.6%,风电9.4%,太阳能6.2%,这些要素均要并网,形成统一大市场。

电价改革已经历了从完全管制到逐步引入竞争定价的过程。未来,市场化的电力价格将更直接反映供需关系,通过现货市场、中长期合约等多种形式,让电价更加动态透明,同时通过分时电价、辅助服务补偿等机制,激励发电企业提高效率。对此不要感到奇怪,每天都可能大范围调节,不停切换,很有弹性。

新能源技术驱动下,光风电激增,搭配智能电网与储能,新兴企业生机勃勃。装机容量将大幅超越火电,配套电网、抽水蓄能跟进建设,大规模绿色基建潮起来。未来数年,处处可见的风机和光伏板,预示着新能源时代的全面降临。

5、“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通过完善要素市场的制度和规则,如劳动力、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确保要素价格的市场化形成,促进要素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激发市场活力。

随着劳动要素市场的健全,人力资源外包、职业培训和猎头服务等将受益,为专业服务机构提供增长点。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将吸引更多国内外投资者,为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带来业务拓展的机遇。

6、“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产权保护、信息披露、市场准入、破产退出、信用监管:这些制度的完善,构建一个法治化、规范化、透明化的市场环境,保护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维护市场秩序,促进公平竞争。

产权保护、信息披露、市场准入等制度的完善将增加对法律咨询、合规审查和企业评级等服务的需求。信用监管体系的健全将推动信用评估、征信服务和信用修复等行业发展,为信用服务公司创造市场。

“法治经济的强调”,防止和纠正行政、刑事手段干预经济纠纷,避免政府过度干预市场,确保经济纠纷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维护经济主体的合法权益。对于侵犯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和合法利益的行为,实行同等的责任追究和惩罚。

总体上,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和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三大改革措施,为中国乃至全球投资者和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机会。

(责编:李雨)

责任编辑:特战基地编辑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19-2024 Power by 特战基地 www.tezhanjidi.com 备案号:吉ICP备19000289号-2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