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报:思想先行 决定军队重塑转型的进程
思想的闪电,总是走在时代的雷鸣之前。军事领域竞争最为激烈、最具创新活力,尤其需要新思维、新理念的引领。对一支变革图强的军队而言,能否做到思想先行,决定重塑转型的进程,攸关未来战场的成败。
随着我军改革向纵深推进,“实战、创新、体系、集约、融合”等新理念深入广大官兵的头脑,成为一股奔腾不息的“观念洪流”,从而推动着工作重心转换、运行机制转轨、领导方式转改。可以说,思路新了,路就宽了,制胜未来战场的把握也就更大。
然而,强军兴军的事业越是向前推进,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就会越多,面临的新风险、新挑战就会越大。如今,不少官兵移防、交流、换岗,离开那些重犁深耕的领域、驾轻就熟的岗位,处于挥别昨日的艰难转身、超越自我的艰难转型中。有的官兵发自内心地感慨:“我们现在都是白纸一张,一切从零开始。”
既然站在了新起点上,与其被“推着动”“拖着走”,不如摒弃守旧观念、守常思维、守成思想,主动塑造一个“更新、更勇敢的头脑”。俗话说,不怕慢,就怕站。如果部队调整了、阵地改换了、任务转变了,你的心却仍在“原地打转”,那就需要警惕了。
思想的偏差,比准星的偏差更可怕;观念的锈蚀,比枪炮的锈蚀更致命。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曾与朱可夫齐名的帕夫洛夫大将,由于对坦克的价值缺乏清晰认识、准确判断,坚持取消坦克军的编制,结果其统帅的西方面军被德军坦克部队全歼,29万军人被俘。后人对此评价:指挥部把部队装进敌人圈套之前,思想首先装进了敌人的圈套。
“惯性移人,能不慎哉。”如果我们固步自封、抱残守缺,该学习的没学透、该理解的没弄懂,就跟不上改革节奏、强军步伐,势必重蹈“帕夫洛夫式”的覆辙。可以说,敢不敢“革思想的命”,是通向胜与败、得与失、荣与辱两种截然不同结局的分水岭。
来而不可失者,时也。在这个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时代,要抢占军事竞争制高点,掌握战略主动权,就必须以坐不住、慢不得、等不起的紧迫感,走好“紧要的几步”,跨过新旧体制转换中的一道道“坎”,实现思想的“换羽”、观念的“化蝶”。
正确的思想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当此“三军伐鼓破浪行”之时,广大官兵都应当主动来一场解放思想的头脑风暴,从一切不合时宜的思维定势、固有模式、路径依赖中解放出来,真正用先进的理念指导今天的训练、准备明天的战争。如此,才能让步子迈得更大些、让转型转得更快些,才能聚起新动能、闯出新天地,在未来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转型要有打铁的劲头
■彭 田 林建国 本报特约记者 凌 涛
虽然曾是“全军优秀指挥军官”,所带营曾被上级表彰为“践行强军目标先进营级单位”,但是由坦克营营长转为合成营营长,申通一点也不觉得轻松。
部队调整改革后,他被任命为第75集团军某合成旅合成二营营长,面对人数翻几番的管理压力和专业全变换的训练压力,如何带好队伍,申通想来想去还是只有一条:身先士卒练好新专业!
苦干更要巧干。部队刚刚整编完毕,他就在营里组织成立手语通信、沙盘堆制、轻武器操作等8个示范班,一边外请专业教员带着练,一边亲自带着示范班依据训练大纲一步步探索,总结出一整套组训方法,打开了专业转型后的训练局面,做法在全旅得到推广。
今年刚好是申通从军的第20个年头,从一名普通战士成长为一名营长,申通历经10余个工作岗位,始终勇于突破自己。
2007年,他代表旅参加原成都军区“建制坦克连指挥军官综合素质比武”,取得综合成绩第一、三个单项第一的好成绩。2014年7月,朱日和训练基地铁甲轰鸣,时任某装甲旅坦克二营营长的申通指挥头车,带领全营连续机动27个小时,出色完成战斗任务。
在申通心里,转型要有打铁的劲头,重新淬炼自己。前不久,二营组织实弹射击训练,突然下起大雨。考虑到安全等因素,有人建议停训,可申通不为所动。靶场上枪声此起彼伏,愣是打到凌晨,把昼夜间多种距离、多种目标的实弹射击课目全部练了一遍。
雨水全程相伴,虽说训练成绩并不理想,但全营官兵都有了雨中射击的亲身体验,总结出了不少实用的小经验、小招法。
身处改革,申通热情不减、默默耕耘。这不,刚刚传来喜讯,二营被集团军评为“调整改革先进营”。
图①:西部战区空军某部暗夜出击。图②:火箭军某部大漠弯弓。图③:北部战区陆军某部鏖战塞外
图④:东海舰队某部海上砺剑。图⑤:新疆军区某部高原演兵。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