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智库炮制“2020攻台论”,被机智的网友看穿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洪鑫诚】
所谓“两岸统一时间表”一直是台媒热衷的话题,近日的台湾政论节目《政经看民视》话题就是中国大陆的“2020年攻台计划”。引出这个讨论的缘由,是近期美国智库研究员易思安(Ian Easton)在其新书《中国的侵略威胁》中声称,解放军已为2020年夺取台湾拟定秘密作战计划。
易思安本人在受访时解释“2020共军攻台”的说法,是引用自台湾2013年出版的“国防白皮书”,并强调2020本身“不是重点”。他澄清说自己从来没有说过大陆2020年会攻打台湾,并表示“台湾是安全的”,“台湾人没有理由惊慌”。
而后在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举办的研讨会上,史文(Michael Swaine)、容安澜(Alan Romberg)等人又接连为事态降温。史文指出最先对易思安新书进行报导的美国记者格茨(Bill Gertz)的解读是“完全扭曲的解读。”他认为,“中国的军事计划包括在特定时间内在特定领域获得特定能力,有一定的基准,比如在2020年、2021年要达到什么样的能力,但那并不表示攻台计划。”容安澜也认为中共近期不会诉诸武力,但维持军事能力以对付“台独”是很重要的。
看似神秘的“2049计划研究所”
几个回合之间,易思安及其所属的“2049计划研究所”(Project 2049 Institute)可谓声势大涨,这个以“2049”敏感时点为名、一副神秘机构气质的美国智库究竟是什么来头?又何以一夕暴红?
还记得不久前凭借《外国太空能力》报告对中国反太空武器发展的评估而搞成大新闻的“国家公共政策研究所”(NIPP)吧?其实正如“国家公共政策研究所”并不真的代表“国家”,“2049计划研究所”也无关美国政府搞的什么大计划。这两个智库算是深谙命名之道,但真实影响力都和“美国国家队”级别的智库相去甚远。
和NIPP一样,“2049计划研究所”也与《全球智库报告》中的世界智库排名(通常入选不到200家)及全美智库排名(通常入选不到100家)无缘。论规模,成立不到十年的“2049”比NIPP还差上一截,如果不算一些兼职的撰稿人或访问学者,专职人员(staff)仅有8人(包括一个实习生)。论预算,“2049”目前也仅有每年约100万美元的水平,与主流智库相去甚远。可以说,从人员到资金,都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微型智库”。
换句话说,这个智库先前默默无闻并非因为有什么神秘背景笼罩,实在只是因为想搞个震动中文言论市场的大新闻太不容易了。
“小而精”智库的经营之道
然而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这些小智库能够在较短时间内“以小博大”的两大手段,一是“不求全面,但求专业”,二是借助多种媒体渠道进行议题操作,从而放大自身影响力。而美国肥沃的智库发展土壤以及网络空间的传播效率,更让小智库站上了时代的风口。
下一篇:陆军某团“高原戍边模范营”官兵节日期间巡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