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RSS地图 中国专业特种部队军事网 - 特战基地
您的当前位置: 主页 > 军事新闻 > 军情动态 >

军营观察丨一个蓝军班组的输赢观

来源:特战基地 编辑:央广网 时间:2025-06-30 21:45
导读:“什么才是一支真正的蓝军,这支队伍该如何发挥作用?”在陆军某旅,一个常态参与对抗训练的蓝军班组成立,二级上士梁东升被任命为这支新队伍的负责人。作为一名老兵,他迎来

二级上士担纲蓝军班组负责人

■司长靖 魏允干

“什么才是一支真正的蓝军,这支队伍该如何发挥作用?”在陆军某旅,一个常态参与对抗训练的蓝军班组成立,二级上士梁东升被任命为这支新队伍的负责人。作为一名老兵,他迎来一项全新课题。

“到实战化训练中去寻找答案!”很快,一场红蓝对抗被列入训练计划。梁东升明白,对抗是成为一支合格蓝军的最佳途径和最快方式。

红蓝双方严阵以待,对抗正式拉开帷幕。梁东升带领班组按照预定方案展开行动。

“看来红方也不过如此,这次我们肯定能速战速决!”梁东升带领的班组凭借着武器装备的优势果断进攻,迅速突破了红方的第一道防线。察觉红方并未拿出有效的反制措施,蓝方的防备心理逐渐放下,进攻招法更加大胆。

然而,他们不知道的是,这看似一边倒的局势,其实是红方精心布置的“陷阱”。

战场上,硝烟弥漫。红方虽然处于被动,但他们并没有乱了阵脚,而是密切关注着蓝方的一举一动。

梁东升和队友们在不断推进的过程中,逐渐暴露了自己的战术打法和兵力部署。红方抓住时机,开始反击,原本看似混乱和被动的红方,突然变得有条不紊,并迅速重新部署作战单元。

梁东升被红方突如其来的反击打得晕头转向,原本以为胜券在握,却没想到局势瞬间逆转。

“怎么回事?”梁东升还未来得及调整战术,班组便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局面。

随着战斗的进行,红方逐渐掌握了主动权,在红方的猛烈攻击下,蓝方的防线逐渐崩溃。最终,红方成功逆袭,赢得这场对抗的胜利。

“这和我们之前的筹划完全不一样”“我们的武器装备更有优势,这样的结果不该出现”……训练总结会上,梁东升和队友们面对对抗结果,感到困惑和焦虑。

接下来的日子里,梁东升经常带领班组人员泡在会议室学习研讨。“作战方法和手段要有蓝军的样子”“要从实兵演习中体会战术战法精髓”……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谈论着自己对蓝军的理解。

经过讨论,梁东升和战友们的训练思路慢慢变得清晰:加强理论学习,调整组员编成、训练计划、武器配备等,学习各种经典战例,重新设计战术战法,逐步探索出一套符合蓝军作战特点的组训方式。他们深知,只有在逼真的实战环境中,不断突破自我,才能真正扮演好“磨刀石”角色,才能让部队锻造出更加过硬的战斗力。

一场“磨刀石”自我淬炼的头脑风暴,在这个班组上演……

一个蓝军班组的输赢观

■鲁桦 解放军报特约通讯员 华瑞 宋世杰

0283f4e5d3951bc50bea48ae65194738.jpg

陆军某旅组织现地对抗训练。(万里想 摄)

“赢”,让红方有所“感知”,使胜利更有意义

前不久,一场对抗训练落下帷幕,担任蓝方的梁东升班组成功战胜了红方。他们并没有欢呼雀跃,而是陷入了沉思……

寒风里,训练场上弥漫着紧张的气氛。此次对抗训练,梁东升班组精心策划,设下重重障碍,力求给红方“致命一击”。

战斗打响后,梁东升带领班组成员凭借装备优势和出色的战术布置,迅速占领上风,一次次打乱红方的进攻节奏。最终,红方在一番激烈抵抗后,被迫退出战斗。

在训练总结会上,梁东升率先提出了疑问:“这次胜利是否过于轻松了?”这一问题如同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瞬间激起层层涟漪,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起来。

“是啊,我也觉得赢得有点蹊跷,红方的战斗力不应该这么弱”“难道是我们的战术太厉害了?但总感觉哪里不对劲”……大家的讨论越来越激烈,气氛也有些沉重。经过一番深入分析和反思,他们找到了问题所在。原来,为了确保胜利,蓝方给红方设置的障碍难度过大,以至于红方在还没有清晰感知到自己战斗力水平的情况下就被迫退出了战斗。

“蓝军存在的意义不是打赢红方,而是帮助他们发现问题短板,为红方砺刃!”梁东升的一句话,让战友们若有所思。他们意识到,自己一直以来追求的“胜利”,其实是一种短视的表现,真正的蓝军应该是合格的“磨刀石”,通过不断给对手制造相应的困难和挑战,倒逼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升战斗力,而不是单纯地追求战胜对手。

找到了问题症结,蓝军班组迅速行动起来。他们开始把研究红方“战力值”作为一项重要课题,深入分析每一次对抗训练中红方的作战特点、装备性能、人员素质等方面的情况。根据研究结果,他们梯次设置对抗难度,根据参训单位的实际情况,逐步增加挑战。

在接下来的一次对抗训练中,蓝军班组重新调整了战术。他们科学设置初始难度,随着战斗的推进逐步加大对抗强度,将一个接一个的难题摆在红方面前。红方在战斗中感受到了压力,不断调整战术,与蓝方展开了激烈的角逐。

这次战斗十分胶着。双方在战场上你来我往,互不相让。最终,经过数小时的激战,蓝方再次取得了胜利。但这一次,他们的胜利不再空洞,因为红方在战斗中发现了问题短板、展现出成长和进步。

梁东升和战友们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他们知道,这一次的胜利,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胜利”。通过这次对抗,红方的战斗力得到了有效提升,而蓝方也在与红方的较量中收获了组训经验。随着时间的推移,蓝军班组参与的对抗训练越来越频繁,也越来越精彩。他们根据红方的发展变化适时改变对抗难度,让红方始终处于一种“压力与动力并存”的状态,在“磨砺”中不断提升打仗本领。

“输”,说明红方有所“成长”,“失败”的价值正在于此

前不久,为检验部队实际训练成效,梁东升班组再次被旅队赋予任务,扮演蓝军组织实兵对抗。

对抗开始之前,梁东升和战友们盘算,此次的红方是多次交过战的老对手,凭借以往多次成功的经验,这次应该也能给红方一个“下马威”。红方可能采取的进攻方式在梁东升的脑海中已经预演了无数遍,己方的应对策略他也牢记心中。

精心布置的陷阱、必经道路上的障碍物、高层建筑中隐藏的狙击手……随着战斗打响,梁东升班组按照精心策划的战术展开行动,凭借装备优势和娴熟的协同作战,迅速占领了关键据点。

然而,时间一分一秒过去,预想中红方的正面进攻并没有出现。原来,红方在对以往多次交手的经验复盘总结后,及时调整作战部署,同时使用无人机和灵敏的侦察设备,提前发现了蓝方的埋伏,巧妙绕开陷阱。

红方的一支小队利用建筑物的掩护,悄悄地接近梁东升组织的防线,从意想不到的方向发起了攻击。隐蔽的地下管网、纵横交错的坑道成了他们天然的掩护,对蓝方的合围之势在悄无声息中逐渐形成。

“怎么回事,他们怎么会出现在这里?”梁东升迅速组织反击,但红方的这支小分队如泥鳅般灵活,一击即退,消失在连墙接栋的建筑物中。

还没等梁东升缓过神来,红方又在另一个方向发起了突袭,打得蓝方措手不及。

随着战斗持续进行,蓝方发现红方的战法越来越多样化。以往对抗中,梁东升班组擅长使用无人机增强战场侦搜能力,随时感知红方进攻态势,引导火力精确打击红方重要目标,此次却不尽如人意。原来,红方此次对抗中不仅使用了反无人机设备,还巧妙运用电子干扰手段,扰乱蓝方的通信和指挥系统。

过度依赖无人机侦察使得蓝方在这场战斗中吃了苦头。战斗结束后,梁东升和班组成员却没有沮丧,反而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这次对手的战术运用让我们大开眼界,他们的灵活多变真是让我们防不胜防。”蓝军班组副班长周永杰说。

“正是因为蓝方的强大压力,才逼得我们不断创新和突破。”红方狙击手王自豪回应道。

“超越输赢,这是一个合格蓝军班组应有的姿态!”在旅队讲评会上,旅领导介绍说,经过一段时间的对抗训练,各参训单位的作战样式越来越多元,说明训练是富有成效的,蓝军的价值正在于此。

在“输赢”之间,深化面对战争的危机意识

“一个难以逾越的障碍”“危机感无处不在”……梁东升带领的蓝军班组成立以来,全旅各单位对他们有诸多评价,而对于梁东升班组而言,他们最喜欢的还是“危机感”3个字。

“一场演训,不仅是装备与战术的较量,更是对部队危机意识的深度考验。”前不久的一次对抗训练中,梁东升带领的蓝军班组创新作战样式,再次成为全旅的焦点,也引发了红方乃至整个部队的反思与讨论。

对抗伊始,红方按照既定的战术方案迅速展开部署,小队协同推进,空中火力掩护。梁东升班组并没有采取常规的防御或反击战术,而是更新了无人战法——这些无人机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侦察工具,而是搭载了干扰装置和小型“炸弹”的“奇兵”。

当红方的阵型稳步推进时,梁东升班组操控的无人机如蜂群般袭来,对红方阵型展开打击。

红方试图组织反击,但梁东升班组的行动并未就此停止。他们派出了精锐的狙击小组,利用地形优势,对红方的指挥员进行精准打击。一时间,指挥链路受阻的红方部队陷入慌乱,进攻势头戛然而止。

梁东升班组则化整为零,以小组为单位,采取游击战术,不断袭扰红方的侧翼和后方。

最终,这场对抗以红方的失败告终。对于红方而言,准备如此充分的情况下,这样的结果难以接受。

“没有想到蓝军班组会跳出常规战法,采用全新的作战手段。这是我们作战思维的局限,也是我们危机意识薄弱的表现”“我们不能再满足于过去的成绩,必须时刻保持警惕,不断研究新的战术,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在激烈的讨论中,红方逐渐认识到,他们之所以失败,不仅仅是因为蓝军班组创新的战术,更是因为自身缺乏对潜在危机的敏锐感知和应对能力,逐渐失去了对未知和变化的敬畏之心,导致在战场上败走麦城。

这场红蓝对抗,虽然以红方的失败告终,却为整个部队带来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为了深化部队的危机意识,该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大实战化训练的力度,设置更加复杂和逼真的战场环境,让官兵在极限条件和复杂环境下磨砺战斗意志、提升战术素养。同时,鼓励官兵大胆创新,加强对新技术、新战术的研究和学习,突破传统战争思维的束缚。

“如果红方不能够迅速调整,加强对新战术的研究和运用,下次的对抗结果可能会更‘惨’。”在后续训练中,各单位主动邀请蓝军班组分享他们的创新思路和作战经验,蓝军班组毫不保留地分享自己的心得,大家在交流中共同进步,形成了良好的竞争氛围。

当红方部队再次与梁东升班组相遇,输赢变得不再重要。在输赢之间吸取教训,在对抗中和博弈中谋求进步之法,成为红蓝双方共同的追求。

锐视点

“输”与“赢”都是砥砺

■王文华

军事训练中,蓝军的角色愈发重要。对于蓝军存在的意义,我们需要有更深刻、更精准的理解。红蓝对抗绝非仅仅为了争个输赢,其真正价值是在输与赢的过程中砥砺部队战斗力,让官兵在实战化对抗中得到实打实、硬碰硬的淬炼。

红蓝对抗的输与赢并非截然对立,而应如两股劲风,推动战斗力建设的风帆不断前行。在输赢之间,深化部队对于未来战争的危机意识,加快战斗力建设和发展才是红蓝对抗的意义所在。

蓝军的存在,应当被视为一把“利刃”。实战化训练中,输与赢都只是表象,关键在于如何运用这把“利刃”剔除红方的短板弱项。蓝军只有充分发挥“磨刀石”作用,为红方制造各种复杂、艰难的战斗情境,制造更加真实的困境、险境,红方才能真正看到不足、反思失误、总结教训,从而实现自我提升。

各级必须积极转变蓝军建设思维,进一步加强专业化蓝军队伍建设,让蓝军敢于打破常规、出其不意,逼真地模拟出各种潜在对手的作战风格,真正扮演好形神兼备的“对手”,让官兵加速培育战场视野和思维。同时,给予蓝军充分的自主权和创新空间,鼓励他们探索新战术、新战法,为红方提供更具挑战性的对抗环境,让红方多一些暴露问题的机会、多一些锤炼战力的“关口”。

胜负乃兵家常事,“输”与“赢”都是砥砺。在红蓝对抗中,摒弃单纯的输赢思想,遵循战斗力生成规律,是不断提升专业化蓝军建设水平的题中应有之义。让部队训练随蓝军之变而变,随蓝军之强而强,从输与赢之间汲取战斗力建设的经验方法,红蓝对抗方能真正成为部队战斗力转型升级的助推剂。

责任编辑:特战基地编辑
上一篇:感动!为了灾区群众,子弟兵学做糌粑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19-2024 Power by 特战基地 www.tezhanjidi.com 备案号:吉ICP备19000289号-2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