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有话说】应严肃官员任期制
来源:特战基地 编辑:南方周末网 时间:2025-06-15 16:22
导读:张诚 .h1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22pt; MARGIN: 17pt 0cm 16.5pt; LINE-HEIGHT: 240%; TEXT-ALIGN: justify}.h2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6pt; MARGIN: 13pt 0cm; LINE-HE
对于官员任期制被经常打破的现象,很多人发表过不同意见,并指出可能存在的弊端。比如,影响地方发展和部门工作的连续性,使一地发展思路面临频繁调整,虽然很多继任官员公开表态时都会以“萧规曹随”相勉励,但在法治程度低、个人作用相对突出的情况下,官员更替不可能不带来发展思路的明显改变,有的还可能让地方付出比较严重的经济代价。而且,任期制被经常打破,还使得任免程序更显得冗长繁琐,徒增“文山会海”。
此外,过多打破任期制,还影响官员队伍稳定。在目前体制下,每每在主要领导调整前后,本地区或部门的干部,都免不了观望联想,这不仅是出于对本人前途的合乎情理的关切,更重要的是因为主要领导的更迭,会导致发展思路、发展重点、支持政策等的显著改变,“领导走思路变”并非个别情况,下级官员不会不对此谨慎对待。如果仓促行事,往往事倍功半。
众所周知,新领导每到一个地方或部门,大约需要半年到一年的时间熟悉情况,而推动改革,还要经过调查研究和多方论证等过程,等方案成熟了,大概半年一年又过去了。如果这时候突然调整主要领导,对地方发展或者部门工作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令人欣喜的是,宪法法律所规定的任期制已经初具形态,并在中央层面得到较好遵循,对确保正处于转型期的中国政治稳定功不可没,对我国长达30年的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
今后,希望在推进干部交流过程中,增强官员特别是“地方大员”调整的统筹兼顾和科学预见,以地方发展和部门工作为重,尽最大努力避免任职仅一年、两年即外调的频繁调整,杜绝纯粹因人事安排或者增加干部经历之类的理由短期“过渡”,对官员的交流调整应以任职满一届为原则,确需即时调整的应限定严格条件,从而使官员的改革创业更加具有连续性和可预见性。
(作者为重庆市法学会会员,供职于重庆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任副处长)
责任编辑:特战基地编辑
上一篇:“强防务、精训练”,走近驻香港部队某旅装步
下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
栏目分类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